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提高质量执行力

时间:2022-07-14 08:34:38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提高质量执行力

随着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和企业发展战略升级,市场需求与竞争对企业发展的牵引同企业执行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矛盾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质量执行力满足不了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速度的需要。与此同时,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已相当完善,过程控制也日益严格,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思考影响质量执行力的文化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质量执行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及其文化因素

(一)质量执行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技术执行力欠强。具体表现是技术方案设计不够完善,技术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透彻,技术表达不够准确、严密、细致,技术过程控制不够严格。

2、管理执行力偏软。具体表现是管理职能设计不严密,信息管理漏洞多,过程监督较薄弱,考核激励弹性大。

3、生产执行力较差。具体表现是生产计划周密性不够,执行环节的随意性大,问题协调解决不及时,计划完成率不高。

4、市场执行力滞后。对市场信息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行动滞后于顾客的需求。

(二)质量执行力不足的文化因素

一是企业管理者自身对质量的认识不到位,难以实现引导性的质量管理。二是员工对质量的认识散而杂,缺乏共同的质量意识培养与质量目标凝聚,加大了质量管理的难度。三是工作过程的质量定义权,相当一部分由员工自己掌握,尤其是对技术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质量的定义,由此引起的企业内部质量“纠纷”与阻力时有发生。四是企业内部的质量诚信规范没有形成,质量诚信与质量道德氛围远没有成为员工的职业操守,低层次质量问题占相当比例。五是员工参与质量思考和质量管理不够,顾客的需要、管理者的关注并没有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重复性质量问题难以禁绝。

二、正确认识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根本作用和质量文化的无形力量

(一)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根本作用

1、PDCA循环的过程,实际是质量的流动过程。PDCA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过程,整个循环中有方案形成、信息传递和实物流转等一系列过程,但是,这些表象的实质都是质量的形成和流动。没有质量,工作环节就形成不了,也流动不了,没有质量的循环只能是空转。所以,企业管理工作的循环是质量的循环,质量才是工作的本质。

2、提高效率,就是提高把工作做对的能力。效率不高就是慢,而快不起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出现质量问题而停顿、沟通、协商,研究解决,或是因质量问题导致工作失败而重新做,甚至反复做,在许可的时间内不能把工作做对。所以,提高效率的根本方法是提高质量,一次做对是最大的效率。

3、提高管理水平,就是提高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质量做好了,企业管理就如鱼得水,头头是道;质量做不好,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

(二)质量文化建设不足对质量执行力的影响不可回避

在质量管理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质量文化的无形之手对质量执行力的影响日益明显,不可回避。一是虽然质量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规范和严格,产品质量整体受控,但质量执行力并不如预期的有效,质量投入与质量收获并不成比例,非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很大,管理者必须正视和分析。二是员工在质量执行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要求日益增强,管理者应加以引领和管理,使其成为加强质量管理的非制度力量。三是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过程控制的不断严格,员工的受迫感日益强烈,思想深处的内在抗力有增大趋势,管理者如不进行有效的引导性管理,提高质量执行力的阻力将进一步增大。

三、当前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宣传和树立十种质量认识,构建质量文化的思想基础

对真理性、口号性的质量认识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要更加注重结合企业和员工工作的实际以及管理的过程与要求,通过宣传和树立十种质量认识,分析质量本质、认识质量价值和质量责任,增强质量认识的现实性和可感受性,构建质量文化的思想基础。

1、质量是企业每一名员工工作过程的集合,即每一名员工工作过程的结果就是质量。2、质量是由顾客来评价的,质量与需求相辅相成。3、质量与成本是统一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成本的高低。4、提高质量执行力需要企业整个团队共同努力,产品的最终质量要靠企业所有员工主动配合、协作才能实现。5、质量体现管理文化和管理文明,企业文化的基础就是质量文化。6、质量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企业内部的诚信准则,做质量就是做人。7、质量需要持续改进。企业间进行着质量保持和改进的竞赛,企业与市场需求进行着质量改进的竞赛,质量掉队就意味着被淘汰。8、质量对企业的效益是最大的贡献者,有质量才有效益,高质量才有高效益。9、质量是由企业与协作伙伴、顾客全面配合而实现的,质量只能共赢。10、质量体现个人能力,质量体现企业能力,没有能力就不能在竞争中取胜,也不能获得发展。

(二)树立“十荣十耻”质量荣辱观,构建质量文化的道德基石

1、一次做对为荣,出现差错为耻。一次做对是能力,是水平,是效率和效益,当引以为荣;出现差错即意味着工作停顿、资源消耗和时间浪费,应该心生愧疚。

2、制度管理为荣,有章不循为耻。管理者应以“制”理事,以“制”管事,要依“法”治质,不可有章不循,粗放管理。

3、诚实守信为荣,低层劣质为耻。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质量的内在涵义。出现低层次问题和劣等的工作质量,就是个人和企业失诚背信。

4、履行职责为荣,无所用心为耻。职责是岗位和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一名员工必须完成的事项,不用心致力于履行职责,工作质量必打折扣,责任也就被抛弃了。

5、提前预防为荣,控制不严为耻。提前做好质量问题预防,是最好的质量管理,控制不严会使“预防”措施落空,“控”而不严等于不“控”。

6、提高素质为荣,不学无术为耻。质量体现素质,体现能力,素质和能力从学习中来,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技能是职业的要求,“不学”而“无术”是素质低下的职业表现。

7、精益求精为荣,疏忽大意为耻。工作当求精,质量无止境,精益求精的职业状态才有高质量的工作收获,而疏忽大意往往是质量问题的来源。

8、标准可靠为荣,随意反复为耻。做工作应当有依据、按规范,保证稳妥可靠,符合质量标准,工作随意而为,必然造成返工返修或重做。

9、按章办事为荣,违反程序为耻。办事查规章、按规章,是员工“法制”意识的工作体现,也是持续实现岗位工作质量的基本准则,违反规定和工作程序要求,就是不依“法”做事,质量就没有保障。

10、自纠偏差为荣,眼睛向外为耻。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首先应立足自身查原因,进行纠正和改进,不可对自身问题避而不纠,眼睛总是盯着别人,从自身以外找客观。

(三)增强“文”的内涵和特色,引导“化”的行动和过程

质量文化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努力,克服无“文”而“化”的自由“化”倾向和“文”而不“化”的形式主义倾向,增强“文”的内涵和特色,引导“化”的行动和过程。

第一,质量文化建设要在“文”上动脑筋。要分析企业产品特点、管理风格和历史文化沉淀,站在引导员工质量认识和工作追求,管理员工质量行为的高度,总结、提炼具有企业个性特色、内涵准确丰富、员工易懂易记的质量文化表述。这些质量文化表述应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表达企业的质量追求,起到凝聚员工质量意识、同化员工质量价值认同的目的,如企业质量理念、质量意识、质量目标、工作态度、工作追求等等。

第二,质量文化要在“化”上下功夫。质量文化表达的内涵要努力反映到质量管理思想、制度体系和管理行为上,即,要使质量管理“文化”起来。同时,要加强质量文化载体建设,丰富质量文化活动。通过富有文化品位的载体,使员工生动而形象地感受质量,通过具有文化特色的质量管理活动,使员工在活动过程中认识质量、反思质量和总结质量,引导和激励员工追求质量、控制质量和改进质量。通过丰富“化”的过程,提升“文”的内涵,进一步增强“化”的动力。

质量文化建设是绿色产业,投入的是管理者思想,产出的是质量执行力。只要质量文化建设策划有方,实施得力,持续推进,就一定能收获质量执行力提升的丰硕成果。

上一篇:民营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想 下一篇:税制与产权界定:不同角度的利益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