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湖北中心城市竞争力之我见

时间:2022-09-13 10:51:55

关于提升湖北中心城市竞争力之我见

中心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中心城市是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中心城市通过和区域的互动作用,实现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带头作用。随着湖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而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对湖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心城市竞争力是湖北加快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制高点

1、中心城市的迅速发展阶段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中期由工业化拉动城市化快速提高的过程中,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派生出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大都市区、城市带(圈)的结构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对经济社会能量的集聚力。目前,湖北工业化进程处在中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并且迅速向中心聚集,这个时期是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过程将延续较长一个时期,努力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2、中心城市是构筑区域经济体系的核心

中心城市是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快湖北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兴鄂”新跨越,必须把非均衡的发展作为基本战略,构筑若干发展极。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先进,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文化发达,人才资源丰富;人口聚集,市场容量大;产业发育较快,有利于分工协作。因此,把中心城市作为最重要的和最现实的区域发展极是最为合理的。

3、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调节中枢

中心城市作为等级位次高、能量很强的经济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行业和部门比较齐全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分工体系。其经济结构就是区域经济结构的反映。它的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目标、重点、速度又无可质疑地影响区域经济结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先锋。不仅如此,中心城市由于市场集中,信息灵通,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政府组织能力比较有力,区域联系成本较低,因而具有有效的调节功能。它通过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对城市群体和经济技术协作区内部发展横向经济实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通过在对外联系中建立和发展的区域性生产协作网络,调节中心城市与所辐射的区域社会再生产系统,通过协调性规划、资金的区域性调剂来控制、协调、监督其区域经济运行,而它所具有的包括产品供销、交通运输、金融信息、仓储在内的综合性很强的功能则保证了它较好地调节区域经济的结构,协调经济杠杆的关系。

二、制约湖北中心城市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1、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不大,发展空间受限制

按现行的统计标准,湖北13个地级市中除武汉为超大城市(非农人口超过200万),黄石、宜昌、襄樊和荆州属大城市外,其余的8个均为中等城市。湖北省中等城市规模有限且所占比重大,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拓展空间。

2、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还很不完善

湖北大部分城市还处在对资源的集聚阶段,还不能充分利用、吸纳城市本身及周边地区、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积极因素,来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潜力。具体就是对自然资源、资金、信息、人才、科技、产业等要素集聚程度低;更谈不上通过扩散将城市经济的各种优势辐射到周边地区及更大区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湖北地级市与所辖县(市)之间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大。

3、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

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可支配的财力仍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新设的地级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的基本功能还很不完善,发展水平还较落后。在软环境方面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改进,适应不了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因此,进一步解决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4、城市规划和品牌意识不强

城市规划的整体意识不强,起点不够高,前瞻性和合理性不够。构建城市品牌和城市文化的力度不大,城市知名度普遍不高,也制约了中心城市竞争力选择。

5、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较薄弱

根据国内有关专家的研究测算结论,目前,湖北五大中心城市(武汉、黄石、宜昌、襄樊和荆州)的综合竞争力只有前四个城市进入了全国200个主要城市的前100位。其中,首府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22位,工业重镇黄石位居第63位,鄂西南中心城市宜昌位居第58位,鄂西北中心城市襄樊位居第60位,但排名都不靠前。鄂中南中心城市荆州排在100位之后,仅居109位。从西部主要城市来看,重庆、西安、昆明等都排在武汉之前。可见,湖北城市竞争力在全国还处在较弱的地位。

三、提升湖北中心城市竞争力的举措

1、发展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湖北中心城市在协调整个区域的总体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方面的功能有待加强。建议在“十一五”期间,统筹中心城市与所辖县(市)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制定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各所辖县(市)则明确定位,根据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地的建设发展规划,着力在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做文章,以充分发挥中心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促进和带动所辖地区的共同发展。在产业布局方面,可将不适宜在中心城市发展的产业及某些配套产业逐渐转移到所辖地区,形成整个区域产业的协调布局和相互衔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建议将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竞争力作为今后湖北的重要发展战略,将中心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共同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加快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

积极实行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和环境,积极扶持中心城市专业化产业群的孕育、萌芽、发展、壮大,再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各种要素环境的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步集聚,通过积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不断提升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重视吸引与本市产业有关的国内外企业到城市落户。充分发挥城市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应该是三、二、一的顺序,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观光、生态型农业,环保低耗,附加值高的第二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如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信息、会展、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产业等。

3、积极开展城市制度和市场环境创新,发展开放性经济

对于湖北来说,要创新融资环境,扩大融资渠道,创建诚信的商业氛围;要大力发展开放性经济,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尽快发展壮大,积极利用外资,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和谐的环境,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

4、引进精英人才,提升城市知名度

对湖北来说,通过选派德才卓著的政治家担当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吸引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进入管理层,树立良好的公众和社会形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城市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是提升中心城市所必须的。

5、主动参与和融入区域经济合作

树立全球眼光,明确城市定位,不断向发达城市学习,通过溶入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来提升城市竞争力。中心城市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更快、更好地吸纳资金、人才、技术、稀缺自然资源等,集聚产业发展的实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上一篇:发展期的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定位与实施重点 下一篇:国内Reits突破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