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的研究

时间:2022-07-14 03:34:10

高校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的研究

摘 要: 对于高校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虽已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但高校图书馆真正使用背景音乐的实例却较少,作者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新建成的图书馆为例,根据其整体布局介绍新馆使用背景音乐的情况。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背景音乐 布局

近年来,背景音乐已广泛应用于商场、超市、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那么,何谓背景音乐呢?背景音乐即俗称的配乐,通常用于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动画、网站中调节气氛,插入于电影、电视剧等观赏性节目的对白或对话中,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背景音乐还可以在酒吧、咖啡厅等一些公共场合播放。

随着背景音乐的普及,一些高校图书馆尝试引进背景音乐,对于高校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虽已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但高校图书馆真正使用背景音乐的实例却较少,笔者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新建成的图书馆为例,根据其整体布局介绍新馆使用背景音乐的情况。

一、高校图书馆引入背景音乐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文化导向作用、文化宣传作用和文化行为教育作用,因此,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对于大学校园的整体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引入背景音乐,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世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图书馆整体文化氛围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一)音乐对图书馆整体阅读环境的优化

高校有不少教室和自习室,但图书馆相比这些教室来说,更受师生的青睐,原因就在于图书馆相对安静和不受干扰的环境。无论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在图书馆学习的师生,其工作与学习效率、质量受生理素质、个体心理、学习方法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图书馆整体外环境的影响,图书馆阅读环境的相对安静程度,以及背景音乐恰到好处的融入,决定着图书馆的整体阅读环境更宜人、舒适,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图书馆工作和学习的师生,经常要面对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时精神容易陷入紧张、焦虑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而和谐的音乐可以通过生理场和物理场作用于人体,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美学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中表明,音乐通过其音乐形态诸元素的运动,与人体的心理结构模式达成某种相应的关系,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质同构说”理论,使音乐与人体产生了和谐的共振,使听者身心舒畅、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

图书馆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也会有一部分噪声,读者难免受到某种机械的或人为声音的干扰,如脚步声、低语声、拉动椅子声、咳嗽声、管理员推动书车声、咨询声、扫描仪的读码声等,都有可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环境越安静,这种噪声就显得越突出,对人脑形成的刺激就越强烈,而使用背景音乐则可以消除此类干扰。图书馆如能播放一些较为轻柔、舒缓的音乐,采取适当的音量,不仅可以遮盖原本图书馆的噪音,缓解突发峰值的噪声对人脑活动的冲击,还能给单调的借阅与阅览环境平添一种雅致的格调,使读者感到身心愉悦。

(二)音乐对人体生理结构的影响

音乐在给人美感享受的同时,对人的生理结构也会产生影响。《音乐心理学》在论述“音乐引绪的生理机制”中说道:“最大①最重要的中继站就是下丘脑。这就是乐音转化为情绪的关键所在……”其中还说道,情绪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下丘脑对于情绪和动机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体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要是主自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下丘脑是主自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当机体产生情绪时,来自外周感官和内脏组织的感觉冲动,由内导神经纤维上行,至脑干进入被称为网状结构的神经系统,使网状结构处于兴奋状态。网状结构组织的功能在于当情绪状态兴奋时产生普通的生理唤醒,它的激活产生不分化的情绪反应。冲动信号由网状结构进入下丘脑,各种感觉信号在这里被整合,初步形成基本的情绪分类,同时信号被扩散。然后感觉信号分为两路,一路上行到大脑皮层进行评估;一路下行反馈到外周器官组织和内脏组织,产生情绪的各种生理反应。

《音乐心理学》在论述“关于音乐引起机体反应②”中谈道:“我们通过听觉器官感觉到声音,听觉器官的神经纤维把声音信号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的皮层系统,使它们立即处于兴奋状态。”还谈道,一定的音乐成分在大脑中较低水平的神经中枢(即皮层下组织)引起反应。机体对音乐的某些物理反应包括自发的、无控制的反射。当我们听音乐时,经常下意识地敲打节奏;当音乐加速时,我们的呼吸也随之加快,这就是无意识反射。

由此可见,当人聆听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音乐时,身体会出现一种较为平稳的脑电波,这种脑电波可以让人保持一种放松性的觉醒状态,能够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增强记忆力的同时,让人身心放松。处于这种脑电波的活动状态下,工作和学习能力都会增强。

(三)音乐对人情绪的调节

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引发人类的情绪反应,这是中外文献中早有记载的。那么,音乐是如何调节情绪状态的呢?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会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音乐对人情绪的调节作用。

第一,音乐有利于人们释放积极性情绪。心理学家伊扎德在情绪理论中谈道:“积极③的情感为有效的机能作用和创造力提供了背景动机……对学习、知觉和人格都是十分重要的。”加拿大神经学专家扎托尔在其论文《音乐与脑》“音乐与情绪”部分谈道,在音乐情绪反应实验中,77%的被试者在音乐聆听过程中有“颤抖”的反应,这种反应与“狂喜”的陶醉感是相似的。由此得知,这种欣喜情绪的反应区域与大脑中奖赏或动机刺激区域相关。这种积极情绪的主观评估与客观的生理测量是一致的。

第二,音乐有利于消极性情绪的减弱与宣泄并转化为积极性情绪。当人的心理情绪具有诸如消沉、沮丧、失望等成分时,可以通过音乐调节。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经常运用音乐改变病人消极的情绪状态。高天在《音乐治疗导论》中说道:治疗师并不单纯播放一些优美轻松的音乐,来缓解治疗者的痛苦情绪。恰恰相反,治疗师大量使用充满悲伤、愤怒、痛苦、抑郁和布满矛盾情感的音乐以激发他的各种体验,帮助他尽可能地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人内心深处积极的力量就会开始抬头。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音乐治疗师们就使用音乐对灾区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调节情绪、恢复信心,重建积极心态。

第三,音乐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状态的强度和程度,使之与人的健康状态相适合,与人的平衡心态相趋近。张鸿懿在《音乐治疗学基础》一书中揭示音乐对情绪的双向调节作用④:“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一方面可以使人们的紧张状态得到缓和,使心情放松、恢复内稳态。另一方面音乐可以振奋人们的精神,改变疲惫、涣散、情绪低落等状态。

(四)音乐对人精神的熏陶及品格的塑造

音乐不仅优美、动听,给欣赏者以美感体验,美好的音乐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高尚的品格。《史记・乐书》说道:“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且正心也。”⑤说明音乐可以使人激情澎湃、充满正气,对人身心都起着正面的积极作用。《乐记・师乙篇》中谈道:“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⑥这段话告诉我们,不同时期流行的音乐对人格的不同影响,使之具有勇和义的德行。《韩诗外传》中指出:“汤作《C》。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爱仁;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敬而好礼。”⑦此处论述了音乐的不同音响形态对主体人格发生的影响。作者注意到声音的变化对人产生了不同的心理作用,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与行为取向。

二、我校图书馆如何使用背景音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新建成的图书馆于2014年元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新馆一共有八层,一至八层分别是:一楼密集书库,二楼北视听共享空间、二楼南自然科学阅览室Ⅰ、二楼大厅(设借还书处和总咨询处),三楼南自然科学阅览室Ⅱ、三楼北中文报刊阅览室,四楼社会科学阅览室Ⅰ、Ⅱ,五楼南社会科学阅览室Ⅲ、五楼北精品图书阅览室,六楼南外文阅览室、六楼北南航特藏室,七至八楼是办公区域。

究竟该如何在新馆使用背景音乐?我认为,一楼密集书库是书库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地方,由于密集书库的书多,工作又琐碎,难免使工作人员感到单调、枯燥,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压抑和烦躁,如果能加入音调舒缓的背景音乐,则会缓解工作人员的烦躁情绪,使工作氛围平添一份温馨和宁静。二楼大厅借还书处和总咨询处,人流量大,容易产生噪音,柔和明亮的背景音乐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疲惫感,掩盖大厅的噪音,使前来借还书和咨询的师生感到身心愉悦。二楼北视听共享空间包括影视音乐欣赏、pad体验、学习讨论、电子阅读,此区域易产生噪音,适宜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二楼南、三楼、四楼、五楼是图书报刊阅览室,师生主要在此处借书、选书、阅览,如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会使来此借书、阅览的师生感到一种美的享受。六楼外文阅览室和南航特藏室是许多学生在此看书学习的地方,此楼层作为一个安静的纯粹学习空间,暂不播放背景音乐。七、八两个楼层是办公区域,可以在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40-10:00、下午15:40-16:00播放“下午茶”音乐,提醒工作人员放松、休息一会儿。

三、图书馆背景音乐播放曲目的选择

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时,选择合适的播放曲目至关重要。根据“有关音乐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偏好差异的一项调查研究”⑧,音乐专业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偏好存在明显差别。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不同风格体裁音乐的偏好按百分比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交响乐、歌剧音乐、欧美流行歌曲、港台通俗歌曲、爵士乐、外国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轻音乐、中国民歌、外国民歌、中国民乐、舞剧音乐、中国戏曲、摇滚乐。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不同风格体裁音乐的偏好按百分比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港台通俗歌曲、欧美流行歌曲、轻音乐、中国民歌、中国民乐、交响乐、摇滚乐、爵士乐、中国艺术歌曲、外国民歌、外国艺术歌曲、中国戏曲、歌剧音乐。在图书馆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大都是非音乐专业的,而背景音乐要尽量避免播放歌曲,因为歌曲较易引起人们对歌词的共鸣,或者由于对歌唱者的倾慕崇拜情绪而分散注意力,影响正在进行的脑力活动或学习任务的完成。

音乐美学理论中有一种所谓的“平衡性原则”⑨,即高度紧张是一种使人不快的心理感受,人类的自然心理属性决定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因此音乐音响的安排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满足主体的期待,使心理能量释放,紧张感缓解。我们把这种心理能量释放,紧张感缓解的心理体验称之为心理平衡的体验。大多数欧洲古典音乐及各国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是比较自然、流畅、松弛的,较少使听众产生高度紧张与强烈的心理体验,原因在于:此类音乐遵从自然的心理期待,及时释放心理能量,缓解心理张力。

由此可见,图书馆选择的背景音乐播放曲目应是:轻音乐、中外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等柔和、舒缓、优美,符合正常心理期待的音乐。此外,在调式的选择上应注意,海芙娜的形容词表及其有关实验说明,音乐各基本要素⑩若放在完整作品中,其引起的情绪―心境反应与传统观念是近似的,如大调――欢乐、愉快、优雅、活泼;小调――伤感、梦境、多情等。图书馆的背景音乐应以优雅、平和为主,因此尽量选择一些大调曲目播放。

因此,图书馆适宜选择的背景音乐曲目大致有:舒伯特的《圣母颂》、德尔扎克的《幽默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圣桑的《天鹅》、莫扎特的《G大调第十三号小夜曲第二乐章》、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美国民歌《绿袖子》、亨德尔的《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等。

综上所述,在图书馆使用背景音乐,不仅有其必要性,还要注意播放曲目和播放场所的选择。即便如此,背景音乐在我校图书馆新馆的使用,仍属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在使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谨慎选择,及时调查反馈信息,避免因曲目选择不当或音量失调,使在图书馆工作和学习的师生的状态受到干扰,不但不能为图书馆的整体氛围锦上添花,反而影响人们的正常心理状态。因此,综合心理学、生理学、声学、音乐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科学的图书馆背景音乐使用方案,既是必需的,又是符合图书馆日趋精致的人文化服务要求的。

注释:

①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51.

②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81.

③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33-234.

④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35.

⑤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46.

⑥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31.

⑦吉联抗.两汉论乐文字辑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0.

⑧蔡黎曼,黄虹.关于大学生音乐学习与偏好的调查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⑨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9.

⑩刘沛.音乐心理学简论.载薛良编.音乐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239-242.

参考文献:

[1]廖霞.让高校图书馆乘上背景音乐的翅膀[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

[2]宁艳艳.关于图书馆引入背景音乐的设想[J].河北科技图苑,2004(02).

[3]吴佳丽.图书馆背景音乐应用之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7).

[4]吴畏.浅析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6).

[5]徐月玲.让背景音乐走进高校图书馆[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03).

[6]原增,王宇,杨丽娟,黄超.背景音乐走进高校图书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07).

[7]赵雅丽.浅谈以《爱和乐》作高校图书馆的背景音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8]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2008(11).

[9]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2004(08).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系统化本科实验课程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