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26 07:14:01

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研究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从里到外都显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本乡本土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社会的多种需求,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重点,提高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意识,围绕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本地的音乐资源,开展创新特色音乐教学实践,努力构建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创建地方特色音乐教学。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教育;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仍然保持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方式,与社会的进程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在课程设置方面,民族音乐课程的比例较小,不利于新形势下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很难承担起弘扬、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笔者试从民族地区地方特色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关系的角度,对民族地区高校建立特色音乐教学作一些研究。

一、加强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和全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一样,仍然保持着六七十年代的课程设置形式,课程内容多为西方音乐体系。没有真正地意识到本地区地方特色音乐资源的重要性,还是按照统一课程模式或模仿西方音乐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设置。如:声乐、管弦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到作曲理论、复调等基础理论课程,都没有加入地方特色音乐的课程,老师仅放眼于西方音乐文化,保持着西方音乐文化的思维,没有很好地把地方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学上也得不到改革与创新,只能在自身范围内循规蹈矩,培养的学生也只是重复固有“模式”,到了社会上他们没有优势。这种没有特色的音乐课程模式,必将影响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而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及当地的本土音乐很难在高等音乐教学中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传承。

因此,我们民族地区高校要在课程的设置中,增设世界民间音乐、广西地方民间音乐以及中国民俗、广西地方民俗等相关文化课程。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创特色的音乐教学。这样,才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在我国高校真正得到落实。进几年来,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大胆改革,把地方特色音乐资源转化为音乐教育资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利用当地音乐资源,开设了广西彩调、壮族婚俗与婚礼歌、壮族音乐史等地方特色音乐课程,从中填补了地方音乐课程的空缺。同时,在技巧、技能课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中融入了壮族、侗族、苗族民歌、戏剧等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采用了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提取的声乐元素,实现了现代声乐教育与传统声乐资源之间的良性循环。教师撰写了很多有质量、有价值、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论文,学生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等,在全国影响很大。可见,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创新教学上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我们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以地方音乐为主体,结合西方的音乐课程体系,建立一种新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熟练掌握地方音乐的精髓,还能学到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文化。这样的课程建设构想,是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趋向。

二、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开展特色音乐教学实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各区域的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深藏民间的地方音乐文化。而这些音乐文化都是与本地区、本民族血脉相连的。地方音乐产生于本地,也流行在本地,更代表着本地,它从里到外都显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笔珍贵财富,也是创进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的音乐文化资源。目前,在我们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还难以脱离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像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适合民族地区高校地方特色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独立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共同解决问题的互动性。要改变这一陈旧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应该考虑的是相互感染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从而体现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这种活动的状态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主体交互的教学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加入地方特色音乐,激发学生对学习地方音乐的兴趣,使地方音乐资源得到很好的挖掘与传承。

贺州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的学校,它拥有良好的地方音乐环境和丰富的地方音乐资源,这些资源可用于创建地方特色音乐教学,作为不同课程和不同学习的音乐实践。音乐实践比书本上的音乐理论知识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来,贺州学院在音乐教学中,也慢慢摸索了一条适合本校地方特色的音乐教学之道,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是“请进来”,就是把民间艺术家或地方民间艺人邀请到学校,让他们把地方音乐文化带进课堂,让学生对地方音乐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地方音乐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地方音乐的环境,为学生填补音乐课程设置的空缺。这样,不仅能打破以往传统课堂的说教模式,还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民间艺术家和地方艺人及民间演出团体请到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最直观、最贴切的听觉、视觉体验方式,让学生熟悉、了解地方音乐文化的基本形态,感受、发现、理解地方音乐文化所表现的情感。其次是“走出去”,是指把课堂搬到民间去,让学生面向社会的大课堂,去学习存活在劳动人民中的生动、活性的地方音乐,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地方音乐文化深层的内涵,在原生音乐文化场景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接受地方的音乐文化。这样,就能改变过去那种在琴房唱歌、弹琴,在教室啃书本、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并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新教学方式,也给民族地区高校带来了特色音乐教学的新气象。加之,贺州特有的民间音乐有客家山歌、瑶族民歌、汉族民歌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自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是少数民族中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经常带着学生到各乡村、各区域采风,甚至深入到那自然条件非常险恶的山区,把那些久传不衰的民间音乐进行整理、加工,建立资料库。再采用现代媒体给学生生动地反复地再现这些地方音乐的原始风貌。

三、发挥地方音乐优势,开发特色音乐教材

贺州学院座落在贺州市的西边,四周环绕着村村寨寨的各族人民。几千年来,贺州的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它是贺州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地方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也就是说将优秀的地方音乐素材引进学校的音乐课堂之中。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植根于地方音乐艺术肥沃的土壤里,认真挖掘地方音乐的优秀内容,研究教学方式,进一步活跃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今,我国许多出版社都有多种版本的新教材在推广使用。面对音乐教材市场的现状,民族地区高校如何选择高质量的音乐教材是一个重要问题。教材是实施课程的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对教师搞好教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而对于学生搞好学习则是很好的工具书。

上一篇:论明式家具与文人画的内在联系 下一篇:对中国画渗透性审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