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 海归硕士的太极信仰 吴昊

时间:2022-07-14 03:33:43

张爱国 海归硕士的太极信仰 吴昊

在英国名校拿下硕士学位,而且还修的是极有“钱景”的国际商法专业,这位戴着眼镜、身材健壮的唐山汉子竟然放弃了20年寒窗苦读换来的高薪,脱下西装换上自袍,投身武术的推广事业。一切,只因心中那份外人难以体会的太极之情。

北京已经进入晚秋,记者一行三人见到张爱国老师的时候,已是下午时分,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意。张老师短发微笑,谦和有礼。一副眼镜,一套便装,更突出了张老师儒雅厚重的风范。简单问候之后。张老师就将记者一行带到拳馆中。片刻就换好了柔软随身的太极拳服,此时间张老师一举手、一投足精神十足,短发也愈加抖擞。谈起太极推手,滔滔不绝。

轻推手 迷技击

太极习练两大误区

拳馆中雅致古朴,张爱国老师一边讲解太极推手的相关知识,一边舒缓而有节奏的做着“关节操”,活动筋骨,以便随后示范动作时标准到位,其认真程度宴是一丝不苟。也正是这份认真,由始至终伴随着张老师的太极生涯。作为勤修苦学的成绩,在2010年底,张老师在“第三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得了陈式太极拳金牌。

张老师认为,想要学好太极推手,必须先辨明现今对太极推手的两大误解。首先是很多学习太极的人觉得太极推手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过于注重对套路的练习。套路练习简洁明快,相对于推手学员更易学易懂。从学习过程来看,新学员大多也都是从学习套路开始,一旦将套路练熟,慢慢体会到其中乐趣时,很多时候对推手的学习就有了排斥,甚至有了“推手并不重要”的误解。

对太极推手的另一个误解在于将其单纯的看为一种功夫,一种技击技巧。把精力过多的放在技击上。则容易忽视太极推手及套路演练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很多人将太极看做功夫,练好太极拳,就能成为了“一代宗师”。实际上太极拳所蕴含的拳理与哲学,是非常深刻而又贴近生活的。片面的理解太极推手,非但不利于自身的提高,更容易以讹传讹,让更多的太极爱好者无法知道太极的真正内涵。

说话间张老师立身站定,举例说明“立身中正”就是太极拳的重要内涵之一。太极拳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太极宗旨,自然将自身与太极文化相融相通。张老师也鼓励更多的入学习太极推手,太极推手和套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并非一定达到什么高深的境界,才能开始练习推手。张老师指明最好学习太极推手的时机,是在将太极拳套路“打得熟练”之时,此时练习可以达到对套路活学活用,以推手印证套路的良好学习效果。

弃高薪 传拳术

英国归来毅然改行

张老师谈到自身学习太极感悟。一字一句地说是“研练太极之术,参悟太极之道,怡享太极人生”。张老师对太极拳的练习已有十七年了,早在学生时代,练习太极三年多的他,就带领着拳友们一起练习太极。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国际商法时,更将陈氏太极拳带到了英国,曾在英国陈氏太极中心和曼彻斯特大学大学孔子学院教拳,效果也非常好,特别受“老外”们的追捧。回国几年后,高学历的他得到了高薪的律师职位,但千来干去,还是难以割舍心中那份对太极拳的痴迷。最终毅然投入了太极的推广事业中。

关于太极推手,张老师在拳馆意开设了“推手问道”课程。“问”是学习研究,“道”是太极拳技击应用之理。意在通过太极推手课程,帮助拳友们学习、研究、掌握太极拳独特的技击原理。太极拳素有“四两拨千斤”和“千斤打四两”的说法,有时候无论拳师如何解释,学员像旧无法明晰,通过太极推手来体味,却往往能够一下子就明白了。正是太极推手往往可以打破很多老学员的认知障碍,在教学中张老师也尤为注重。张老师说“打个比喻,如果说套路是‘识字’阶段的话,推手就是‘解词造句’”。

为说明太极推手是深人理解太极的必经之路,张老师特地和拳馆卜教练一起示范讲解了太极推手的妙处。譬如“白鹅亮翅”,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太极招式,动作十分漂亮,只是如何运用,如何克敌制胜。不免让人一头雾水。张老师说在太极推手的练习中,经常会突然间使用了某一招式,而招式一旦用出来,就会不仅体会到其中妙用,而且印象深刻,还能在以后练习套路中,达到“无人似有人”的效果。

然而太极推手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随着熟识了太极拳技击原理后,必然上升至对太极文化的体会中。两个人在进行太极推手时,是极佳的人际互动。太极讲究的就是和谐之道,自身的中正和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两个人在太极推手中,感受双方的劲力,更是体味处在动静之间的一种和谐。拳友们在相互较技之时,正是对太极之道的反复玩味。虽是武术对抗,却又绝不有任何伤痛。孔子说易经是为“玩索而有得”,也同为太极魅力之所在。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和谐竞和,和而不同的“和”,讲明了太极的“中和”之道。《礼记・中庸》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中和”二字来诠释太极之道,是张爱国老师多年的心得,张老师特别指出,这也是民国武林奇士孙禄堂老先生对武学至高境界的体会。古人讲“以拳悟道”,拳论云“学太极拳,外面形迹必带儒雅之气”,太极拳也讲求内化气质,如今张老师一身谦和厚重之气,和他多年习练太极关系密切。

促健康 冶情操

成为高手不是目的

“推广太极,并不是想让大家都成为武林高手。”张老师解释说,“我想要推广的太极是一种健康文化。”采访间张老师列举出多种慢性疾病患者的人数。说明城市亚健康现象如今已是非常普遍,在药物治疗之外,太极拳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手段,能给城市人群带来健康的修养之道,需要社会的集体重视。太极拳博大精深,只是面对大众,要明晰推广的不是武术技艺,而是传播健身与健康的理念,倡导高雅、艺术、轻松的太极健身生活,解决很多都市精英们出色的事业生活与亚健康甚至病态的身体之间矛盾,启蒙他们“平衡生活观”思想,传播“太极拳导入理念”,通过太极拳的习练锻造一个强健的身体,给力其事业生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中,张老师尤为着重说明的是太极推手不仅是健康良好的互动项目,与目前其他大量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还可以促进体内的“微循环”。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循环。在太极推手运动中,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渐渐都会通过微循环得到氧气、养料,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除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张老师在讲述太极推手促进体内微循环的同时,也讲授着自身练习太极拳的感受。长时间的积累。多年的训练,现在每打上一套太极拳。练习太极推手,都是一次快乐的体验。练习时全身心的放松,使自己达到一种宁静忘我的状态,心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片安然与愉悦,这种种秒处,又岂是单纯的体能锻炼可以比拟的?

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张爱国老师用很多学员的例子对记者说明,长时间的练习,使人性格沉稳、思维敏捷、精神集中、能够良好地控制情绪,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中的好处也自然不言而喻。在张老师的心中,太极文化却有着更广阔的天空,太极拳的健康文化是需要自身不断地努力,拳友们大力支持下,太极爱好者们共同推行才能达到的。

“祥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采访接近尾声,张爱国老师微笑着对记者描述着太极未来在中国的情形,使得十几亿国人都有好身体,个个都精神饱满,心态平和、生活幸福、事业优秀。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作为一个文化古国,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是包括太极拳在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发达,惠及华夏,惠及全人类。

张爱国老师对太极文化的热爱,对民众身体素质的关怀。为他心目中太极健康文化的愿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近年来我国现代疾病的肆虐、保健市场的混乱、医患关系的紧张、养老问题的严重,做为武术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深刻思考一下我们的武术传播推广理念和方式呢”,这是张老师的反省与深思,“以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及导引吐纳术为基础创造的太极拳,本身不仅是一门上乘武功,更是一种集中华数千年健身养生文化精华之大成的高级养生术”。

上一篇:推出来的健康人生 下一篇:中国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