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粘性的表现

时间:2022-07-14 03:06:23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粘性的表现

内容摘要:本文在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收入因素、交易成本因素、生产成本因素和制度因素角度,使用资产专用性、产业集聚、劳动力成本、资本供给和技术创新5个指标,解析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粘性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关键词:产业转移 我国东西部地区 粘性

产业转移粘性对产业梯度转移有一定的阻滞作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技术梯度,而处于高梯度的东部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繁荣之后,并未如理论预期中向处于低梯度地区的中西部转移,产业转移的粘性非常明显。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可以按收入因素、成本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成三大类,进而分成16个三级因素。收入因素可解析为需求水平因素,此二级因素下又分为价格水平、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结构3个三级因素;成本因素对应的二级因素为交易成本因素和生产成本因素,前者分为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资产专用性和产业集聚及路径依赖4个三级因素,后者分为土地、自然资源和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和企业家资源6个三级因素;制度因素则可解析为交易成本,分为产业政策、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文环境3个三级因素。本文分别选取引起产业转移粘性的资产专用性、产业集聚、劳动力成本、资本供给和技术创新能力几个指标分析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东西部地区资产专用性的差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作为衡量我国东西部地区资产专用性差异的指标。2005-2009年按照东、中、西、东北地区分类的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及比重见表1。虽然这5年间东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减少,而中、西、东北地区比重增加,但东部地区10个省份和直辖市投资占比与其他21个省和直辖市的比重持平。可见东部地区的资本并未有效转移。

东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差距

产业集群是一个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它是企业自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而不是无组织的混合体。它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因数据缺乏,本文简单地用工业企业单位数、电力消费量作为产业集群的衡量指标。

(一)工业企业单位数

从各区域工业企业单位数的增加数看,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粘性表现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直接向欠发达地区投资设立企业是产业区域转移的一种主要方式。但表2的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每年企业的增加数远远超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增加数,这说明东部地区的资本仍然倾向于在本地区投资设厂。

(二)电力消费量

电力消费量可以衡量工业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规模,表3显示了各区域的电力消费比重,东部地区近年来的电力消费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同期的中、西部和东北的电力消费比重却总体呈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57%下降到近几年的49%。这表明,东部地区当前仍以工业为支柱产业。尽管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但绩效甚微,预期中的大规模产业区域转移现象并未发生,意味着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确实存在。

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差距

不发达地区吸纳人才的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加之工业化提速难,城市化缓慢,大量劳动力和人才流往发达地区,如表4。2009年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陕西和四川制造业职工的年均工资分别是23428元及24448元,较北京的41595元、上海的46672及广东的27578元有明显差距。再以金融业为例,陕西及四川的金融业年均工资是46122元和43556元,而京沪广分别高达143187元、134581元和84721元。至于科研人员,陕西及四川的年均工资分别是39550元及47858元,而北京、上海和广东则分别为77632元、76108元和61896元。这种工资差距会直接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尤其是年轻的金融人才和科技人员流向东部。

东西部地区资本供给的差距

限于篇幅,本文只选取外国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及比重,以及资本区位引力两个指标来分析东西部资本要素的差异。

(一)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及其比重

表5显示,1999-2009年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绝对数虽有所增加,但其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却在下降,即便如此,期间七八成的FDI实际利用额集中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2009年东部的FDI实际利用额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占18.95%)和江苏省(占24.56%),任一省份FDI利用额均比西部12个省区市的总和还多。西部地区的FDI实际利用额比重一直未突破十位数,这与2009年西部地区的GDP占全国18.3%的份额极不相称。

表6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外商新增投资的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尽管东部地区的比重略微下降,但总比重较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之和遥遥领先。表5和表6的数据同时说明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大,外资仍热衷于投向东部沿海地区,也说明我国产业西移并不顺利。

(二)资本区位引力

现把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乘以100定义为“资本区位引力”(CIA),即CIA=(FDI/GDP)×100,2009年东部地区的资本区位引力达到3.3,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仅为1.81、

1.71和2.35,与东部差距很大(见表7)。与此相关,80%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注册资本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东部外资企业平均规模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迄今中西部地区由于区位的劣势从而对外资的吸引力还较弱,也说明中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化在较高层次上的差距。

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差距

东部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势明显,江苏、浙江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设计和制造装备水平,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产业。广东发挥改革开放的前沿作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北京市着重抓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物质条件。而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以陕西为例,其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水平低。可见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需要。表8显示,2009年东部地区的各项科技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均为最高。

参考文献:

1.付保宗.中国产业区域转移机制问题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2.王辑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3.Weber, A.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9

4.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2003(4)

5.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上一篇: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EVA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