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性质与银行效率

时间:2022-10-19 02:14:07

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性质与银行效率

内容摘要: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改革中,包括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本文通过研究1994-2010年的银行效率来预测改革效果。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是效率最低的,外资银行最具有效率,引入少数外资股份有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是可以有效提高银行效率的。

关键词:银行效率 收益 成本 外资股份

引言

在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达到10%左右。因此,有人预测再过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与贸易全球化有关,但是中国一直没有将银行业纳入全球化战略中。中国的银行业主要有四家最大的国有银行控制,通常被称为“四大行”,还有极少的外资银行。然而,即使按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的金融法制和体系都是不完善的。

大量关于发展中国家及金融体系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积极的金融体系改革来改善金融机制,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难以维持的。研究已经证实国有股份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造成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股份及放松外资银行监控会导致较高的效率,也有助于国有企业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资股份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上。结果表明,外资股份可以有效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通过对于收益和成本两种效率的研究都证实了这种结论。

本文研究结构如下: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第三部分是我们的数据处理和方法介绍;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一)多数股权的样本与定义

我们收集了1994-2010年38家中资银行的财务和股权数据,建立了一个包括266个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来源是Bankscop-Fitch国际银行数据库。当发现Bankscop没有提供充足信息或数据可疑时, 我们都从其他官方源数据进行收集、复查,例如1994-2010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同时通过查阅银行网站、报纸等的年报来搜集缺失的数据。样本中的大部分银行都遵循中国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银行年报。

我们的样本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合资银行及外资独资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的充分信息,它们占有中国银行业市场份额的72%。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排第二,占有19%的市场,样本中包含股份制银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有16家,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是1998年以后成立的,资产规模较小,并且无法提供较充分的财务、股权数据。另外合资银行有6家,外资独资银行有2家。城市商业银行与合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构成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市场份额不足10%。我们样本的资产规模超过全国银行总资产的95%。

我们定义多数国有银行是指国家或国有企业股份超过总股份50%的银行,多数中资私有银行是指中资私有股份超过50%的银行;多数外资私有银行是指外资股份超过50%的银行;非多数股权银行只是没有任一性质股权超过50%的银行。按照以1994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调整的银行规模,银行可以分为小型银行(资产小于或等于10亿美元)、中等银行(资产大于10亿但小于或等于200亿美元)和大型银行(资产超过200亿)。

(二) 效率水平计算与效率排名

成本和收益能力是衡量相同经营环境中银行效率的指标。这些效率指标用来测量一个银行与最小成本和最大收益的差距,这个最小和最大值是由样本中的“最佳银行”决定的。我们利用常用的超越对数函数形式建立了成本函数和收益函数。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只显示了成本函数:

(1)

式(1)中的i,t分别表示银行和年份,k=1,...4表示四种输出值,并且δjk=δkj。C表示银行的总资产。式中有四种产出变量(y),分别是总贷款、总存款、流动资产和其他收益性资产;有两种投入变量(w),分别是利息支出占总存款的比重和非利息支出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还有一种固定投入(z),即总收益性资产。lnu表示一个银行的效率水平,lnv是一个随机误差。成本函数通过由lnu+lnv构成的综合误差项构建。经过银行总收益性资产的标准化可以减少异方差,允许任意规模的银行具有可比性。经过投入变量w2的标准化可以确保价格的同质性。

一个银行的成本效率水平可以通过比较其实际成本与最佳银行的最小成本而决定,这种比较是利用lnu基于相同条件和相同产出进行的。lnu是在一些分布假设下由成本函数残差获得的。在每个银行在每一年的成本效率水平基础上,我们可以对银行效率进行排名。利用公式(orderit-1)/(nt-1) 可以将排名转为置于[0,1]区间内的效率级别,orderit代表第i个银行在第t年的成本效率水平排名中的次序,nt是指第i年的银行总数。这样,第i个银行在第t年的效率级别就给出了比例,即样本中有多少银行的效率低于该银行。例如,如果一个银行在t年的效率水平好于其余70%的银行,那么他的效率级别就是0.7。当银行的成本效率最低时,它的效率级别就是0[(1-1)/ (nt-1)];当银行的成本效率最高时,它的效率级别就是1[(nt-1)/ (nt-1)]。

同理,可计算收益效率水平和效率级别。我们用总收益代替总成本,同时在取对数之前添加一个常数项以避免对负数取对数。将残差按照升序排名后,就可以计算出收益效率级别,最高收益效率级别就是1。

效率水平比效率级别更精确,因为效率水平测算了与最佳银行的差距。然而,效率级别具有跨时间比较的优势。每个时间段的效率级别遵循[0,1]分布,而效率水平的分布可能会由于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而不同。无论是效率水平还是效率级别,事先都看不出明显的优势。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分析,而且研究结果比较类似。

实证分析

表1给出了按照不同股权性质统计的银行收益、成本的效率水平和效率级别结果。表的最后一行给出了全样本的效率结果。平均效率水平是0.476,说明在同样条件下银行业的平均收益大约只有样本中最佳银行收益的一半。平均成本效率是

0.897,说明相对于最佳银行大部分银行的成本中有几乎10%是浪费的。两种效率级别都是0.5。上面已经提到,效率水平更精确,而效率级别更具有跨时间的可比性,各有优势。表中的效率结果表明,多数外资股权银行的效率水平和效率级别最高,分别是0.692和0.797。其次是中资私有银行,效率水平和效率级别分别是0.589、

0.642。然后是不含四大行的多数国有股权银行,效率水平和效率级别分别是0.480、0.495。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最低,它们的效率水平和效率级别分别只有0.234、0.222。非多数股权银行(没有任一性质股权超过50%)没有明显的股权控制,在回归分析中只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因此它们的效率未作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了一种很有趣的不同,那就是少数外资股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少数股权参股的国有银行(非四大行)比那些没有参股的国有银行具有较高的收益效率和级别,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多数私有股权银行中。例如,在国有银行中,少数外资股权参股使得收益水平和收益效率几乎分别高出了20%(61.7%-42.1%)和30%(69.4%-41.0%)。因此,外资参股可以使银行经营更具有效率。

表1中的成本效率显示非四大行的国有银行和多数外资股权银行具有最高的效率,而多数私有股权银行的成本效率最低。与最高的成本效率水平相比,四大行只低了2%左右,而且它们的成本效率级别为0.454,与平均级别0.500相比也没有低多少。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效率指标都显示有少数外资参股的银行比没有少数外资参股的银行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率。

通过对比收益效率和成本效率的结果,我们发现国有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收益效率非常低,成本效率也略低于平均水平。这些国有银行可以较合理的管理成本却无力管理收益,这是种很不合理的现象。也许“节省”行为可以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即银行舍不得在发放、监督贷款方面投入很多,短期内这会减少成本支出,但是长远来看,这样并不利于信贷收入的增加。(Berger and De Young, 1997)。也就是说,这些银行在贷前的客户筛选、调查以及贷后的监督等方面投入较少,结果使得很多贷款运用不合理,回报率很低。因此,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比其他银行高得多。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发现,少数外资股份参股可以明显的提高银行的效率,包括收益效率和成本效率。因此,对中国的银行业而言,在确保股权性质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银行经营水平,降低成本支出,进而提高银行收益。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可能取决于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银行业改革正在进行,变化最明显的是主导地位的四大行,它们占有全国银行总资产的四分之三。这四家银行已经逐步提高私有股权的程度,不断引入外资股份,并已完成公开上市。要预测这些变化与改革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首先关于中国银行业效率的以后研究非常少,并且结论有矛盾;其次目前还有没有像我们进行关于少数外资股权银行效率的研究;再就是中国银行业的很多信息并不透明。

参考文献:

1.Beck, T., Demirguc-Kunt, A., Maksimovic, V., 2005. Financial and legal constraints to ?m growth: Does ?m size matter? Journal of Finance 60, 137-177

2.Berger, A.N., Bonaccorsi di Patti, E., 2006. A new approach to testing agency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th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30, 1065-1102

3.Berger, A.N., De Young, R., 1997. Problem loans and cost e?iency in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1, 849-870

4.Djankov, S.,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2003. Court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8, 453-516

5.Jappelli, T., Pagano, M., Bianco, M., 2005. Courts and banks: E?cts of judicial enforcement on credit market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37, 223-244

6.La[U1]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8. Law and ?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 1113-1155

7.Leung, M.K., 1997. Foreign bank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简介:

蒋绵绵(1964.11-),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泉州经贸学院信息系主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金融学。

上一篇:现货交易时滞对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走鹅卵石路健身也有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