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14 02:24:33

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发达国家的信用市场发展较早,已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等级制度,资信评估,咨询机构和信用信息网,便于信用机构快速全面地评估借款人还贷的可能性和意愿;具备相关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使得整个信用交易顺畅地进行。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经济活动中诸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日益增多,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从而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和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资信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资信评级(Credit Rating)是审核证据,并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记录特性(来自于从特定因素相关的证据)判断的业务。由于资信评级是对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进行独立客观的分析,并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程度的信息,因而有助于投资者(授信人)判断某一固定收入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1)改善信息不对称,防范并降低投资信用风险,协助优化决策和提高证券发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2)协助政府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预防金融风险。(3)防范国际交易(投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蜕变而来的,信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信用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建立健全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机构组成的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约有50家左右,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资信评级、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评级、保险及证券公司评级等。

(一)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基本状况

1.资信评级业务发展现状。我国的资信评级业务最初始于债券评级。十多年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过程但是对企业和个人等相关的信用评级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所以随着相关信用法规的建立和政府的重视程度,评级业务也会随之增加。并以中诚信、大公和上海远东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2.资信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初步建立。1992年6月中国信用评级协会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1993年国务院发文要求,企业发行1亿元以上的企业债券要经过全国性的评级机构评估。国家还制定了《贷款通则》和《贷款证管理办法》规定评级范围和方法,这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资信评级行业制度框架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3.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资信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深。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双方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随后组建合资公司。同年8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资信评级机构的合资与合作,有利于直接吸收国际最先进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核心技术,快速提高国内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与管理水平,推进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国际化与规范化进程。

(二)我国资信评级市场发展趋势

1.债券评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大多数倾向于以债券而不是股票筹资,以此来吸引激进的投资者。由于资信评级机构能对证券中介机构和证券品种的市场风险、获利能力、市场地位、风险程度等方面做出专业的评级结果,这有利于投资者节约时间,获取全面的信息。这表明我国的债券资信评级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加入WTO有利于推动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资本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市场风险联动性的加强使投资者更加重视风险控制与防范,对客观、公正、权威的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与管理的需求将大量增加,同时,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借鉴《新巴塞尔协议》对金融监管的经验,我国必须依靠信用评级监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提高监管效率,保障金融业的健康运行。目前人行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开始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的评级工作有望成为资信评级市场的新热点。

三、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相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资信评级行业的认识,对其发展予以足够重视

当前我国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时发现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资本国际化,信息全球化,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透明性,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政府要在充分认识资信评级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明确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以防范信用风险、维护良好的信用秩序、降低全社会信息成本和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针对资信评级行业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市”制度。由于我国目前信用环境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为避免评级机构恶性竞争,有必要在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保留一定的垄断性。

为有效监督资信评级机构,必须建立对评级结果的复审、评价等制度。建议对评级结果的违约率进行考察,取消违约率过高的评级机构的业务资格;鼓励评级质量较高的评估公司,确保评级市场的相对集中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评级结果基础上。综合考虑,建议在我国建立对资信评估机构统一监管,对资信评估业务资格或评估结果分别认定或认可的统分结合的监管体制。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资信评级业的地位与作用除了在《证券法》中有所阐述外,其他法规并没有给予资信评估一个明确的定位,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证券评级业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为证券评级业务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在推出新管理办法的同时,应对一些不合时宜的相关法规及时废止或修订,如目前计委正在组织修订《企业债券管理办法》。新条例在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利率市场化以及明确规定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等方面将有重大突破。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将有助于改观资信评级行业,促进资信评级的应有作用。

(四)积极培育资信评级市场

我国资信评级市场潜力巨大,这就需要在发展初期政府部门对该行业进行规范和推动。建议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扩大评级结果的使用范围,推动评级市场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封锁,鼓励金融机构等部门积极采用独立的评级机构的报告,推动独立的评级机构的发展。同时,对全国几十家评级机构通过整合,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和评级质量,引导、培育和完善信用评级市场。

(五)加强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

完善评级指标体系,统一评级方法,加强评级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要求信用评级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并建立资信评估师的资格考试制度。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各家评级机构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评级质量;协调各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搞好评级机构的资料审查和日常业务管理;督促检察和加强各评级机构的自律性管理,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

上一篇:日元升值与日本产业的海外转移 下一篇:税收、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