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主体性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分析

时间:2022-07-13 10:24:47

农民的主体性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分析

摘要: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决策主体和利益主体,使农民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创新的思路,本文则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

关键词:农民的主体性;林业生态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 A

在整个国家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充分构建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林业生态建设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农民主体性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农民主体性,是指农民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够按照计划自主性和创造性地去处理对象化的关系和对象化活动,其与活动客体是不一样的。但是,有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民的主体性是指以主人公的身份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管理事务,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且能享受社会、政治等权利。分析现阶段农民主体性的特征,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性面临着农民主体性意识缺乏、文化自觉意识淡薄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其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农民自主性的缺失,农民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农民能够按照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来自主规划、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分项自身的劳动成果等,但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仍然依靠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常识来组织生产活动,其具有封闭性、自然性和非历史性的特征,这就导致农民处于一种丧失主体、被动从事的地位;第二,农民自为性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了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有科学性地进行生产活动,农民应有自主意识积极地遵守林业生态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农民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发展需要来实现自身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价值,但是,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出现群体性意识严重、缺乏客体实践能力和改造动力的现象,导致农民缺乏发挥主体的平台;第三,农民创新性的缺失,其主要表现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农民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性劳动,但受政府主导的影响,导致农民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中,进而造成农民的创新性在林业生态建设中难以得到发挥。

二、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性在林业生态建设中面临者严重的缺失,其主要受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自身原因的影响,在历史原因方面,受传统生产模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自给自足的价值观念下,农民的主体性被囚禁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中;在现实原因方面,一是农民的认识障碍,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大多数农民认为林业生态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渐渐地农民放弃自己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二是农民的经济障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在社会、社会及资金等方面都没有办法完全实现自主,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只有农民的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和实惠,农民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发挥;三是农民的教育水平较低,由于大多数农民都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农民难以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导致农民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四是农民基层民主不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主体性的发挥,由于我国农民民主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并且受封建体制的影响,在农村民主法治上,其缺少宣传和教育,导致农民对民主法治不够了解,进而造成农民对民主的信任程度、参与程度较低;另外,在自身原因方面,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被束缚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中,并且受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民对国家产生依赖性,致使农民无法形成自主创新性。

三、农民主体性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构建途径

(一)注重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首先应注重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彻底改变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使被束缚已久的主体性得到释放,使农民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决策者和参与者。

(二)充分发挥农民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体性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农民是直接的受益人,只有农民受到更多的利益,农民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即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有更好的决策和更多的扶持,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参与,其也很难发挥效果。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首先政府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引导农民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以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科学、有效地进行。

(三)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优化农村生产关系改革

为了推动林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第一,应推进农村个体土地管理改革及教育改革,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使社会保障体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做用;第二,应确保农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合理分配资源,建立产权自主的制度,使农民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深化农村生产关系改革也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尽力经济合作组织,从而为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体制。

(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在林业生态建设中需要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精神形态上,应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在物质形态上,注重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彻底改变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积极、主动和创新性地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中;在制度形态上,应加强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农民具有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使农民成为更好的决策者、参与者。

结束语:

针对农民主体性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研究,由于我国农民覆盖面广,在林业生态建设的不同阶段,其需要进行不同的对策处理,因此,全面、综合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而科学、有效的推动林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鹏,支玲. 林业生态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研究综述[J]. 中国林业经济,2013,02:49-52.

[2]孙景波. 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3]苏宗海. 基于现代林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4]徐龙.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投资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上一篇:良种核桃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论电站管道优化设计与施工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