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虚与实

时间:2022-07-13 09:35:25

信息消费虚与实

过去1个月来,信息消费这个词突然成了“舆论宠儿”。

变化始于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信息消费产业,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并提出“十二五”后三年,我国要实现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

此后数周,在前期调研准备基础上,工信部迅速确定了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的三大领域和四条主线,财政、金融等监管部门也积极酝酿配套政策。

8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

巨大的政策利好,让信息消费板块在资本市场上拉出了八连阳,风头一时无两。

尽管如此,却很少人能为信息消费给出一个明确定义。直到现在,哪些产业领域能归入信息消费,它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也只能算是有一个模糊概念。外界的判断与数据来源,大抵都来自于工信部的统计数据。

工信部报告称,信息消费指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直接或间接消费活动,涵盖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管理消费等领域。

其规模数据则是,今年上半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一共是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它由通信业务(5642.6亿元)、软件技术服务消费(8345.8亿元)、信息终端产品消费 (6168亿元)组成。

但显然,仅仅这2.07万亿元,远不足以概括“信息消费”的市场规模全貌。

一个例子是,同样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电子商务累计交易额已达到49800亿元。虽然电子商务的交易绝大部分是实物,但它能不能计算信息消费,或怎样计算信息消费,就非常值得讨论。此外,更多的新兴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也将不断扩展信息消费的内容与内涵。

这也意味着,如果全部计算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覆盖信息服务、信息产品以及基于信息平台而拉动的相关消费,其规模将远大于目前的统计。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副部级官员在私下交流时对我透露,在其从政经历中,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出台,堪称决策层、各部委、地方、学界及产业界各方意见最一致、争执博弈最少的。该官员说,几乎所有参与政策制定者都认同,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促进信息消费对改善中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与很多促进政策不同,它的负面效应几近于无。

在当前中国外需不振、投资拉动副作用增大的形势下,信息消费被培育成继房地产、汽车之后的新经济增长点,已无悬念。

不过,信息消费的促进也还存在疑惑:它的大部分构成部分,比如通信业务、软件、终端等等,过去其实早已在各个产业生态中存在,现在进行新定义后的扶持政策,如何与既有的体系政策延续或共存?这还需要政策制定部门深入研判。

同时,应该为信息消费设定怎样的目标与战略?它只是未来1-3年的短期消费提振手段,还是一个着眼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远规划?它与科技体制改革、两化融合推进等科技领域的改革与扶持政策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呼应补充,也还需要更详细的顶层战略来统合。

当然,就目前来看,无论政策层面如何调整,几个大的方向都肯定不会变化,必将成为后续落实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仍显落后。所以,加快固定宽带、4G网络等信息基础建设,都必须,也必然加速先行。

目前中国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网络诚信、知识产权保护等信息消费制度和生态建设还相对落后,这也需要尽快补课。

中国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水平还较低,民众的信息消费习惯还未完全养成,也需要政策利好来加以催化,使其加速成为消费热点。

上一篇:自主品牌汽车阵痛 下一篇:上市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