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提速

时间:2022-10-17 07:56:09

信息消费提速

今年以来,中国信息消费不断提升,信息化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出现新形式,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放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趋于利好,但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近日,米粉又开始了新一轮对小米手机、电视的疯抢。小米手机通过互联网集聚大量用户,让用户参与小米的研发、设计。这种模式正是信息化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结合的创新发展,该模式在家居等行业也有体现。

如今,信息技术早已不仅仅应用于IT领域,还以各种新形态出现在传统产业领域、人们日常生活中等。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息化领域在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各种创新应用不断出现,亮点频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保持增长势头。

10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信息化推进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中国信息化推进的第三季度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走势判断”为主题,并从“中国信息化与两化融合”、“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四个角度对中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三季度发展情况进行研讨,同时基于国内外经济现状和行业发展形势,对信息化领域各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信息业虽然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活力,但是增速开始放缓,伴随的安全问题不断升级并得到重视,快速发展的信息业进入减速稳健发展阶段。

政策东风助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息化政策集中出台。《“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出台。8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近期又了《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樊会文表示:“这些文件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措施,内容务实。今年中国内需增长仍然不强劲,但是在信息消费领域却是例外的。”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信息消费额为1.7万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为2.2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信息消费总额。其中最热的是信息终端消费,主要体现为智能电视更新换代、智能手机普及等。目前,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占手机用户的九成,且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外资品牌。

今年数据流量高速增长,1~8月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2202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和移动数据业务对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贡献分别为12.4%、69.2%。信息服务业增长明显,主要表现为软件技术和服务消费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4%;1~6月,电子商务B2B交易额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在信息消费不断提升的同时,信息化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形式。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新典型。主要企业利用互联网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按需生产、众包模式转型。一些企业过去将产品生产出来摆在商场卖,今年则是网上销售后,厂商再生产。还有一些行业出现了用户参与的设计方式,让用户参与设计,再根据需求生产。比如小米手机,这种模式在家居等其他行业也有体现。

互联网金融创新更是吸引了各方的眼球。今年7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推出“阿里巴巴1号~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获证监会批准,成为首支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腾讯微信5.0版本推出公众号支付、扫二维码支付和APP支付;新浪上马微银行;东方财富网推出活期宝;苏宁将涉足货币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百度推出“百发”基金等。当然,这些方式目前除了网上支付和余额宝比较成熟外,其他的还处于探索期,但是企业都看好其发展前景。

“总体而言,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地方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断涌现新典型,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工业云初步开展,体制机制不断出现新变化等成为中国信息化发展和两化融合的总体形势。”樊会文表示。

电子制造业增速放缓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充满不确定性,短期之内国际市场无法显著复苏。在美国国内预算法案争议持续升级、欧债危机未见逆转之势等事件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继续提升。

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增长仍将处在略高于3%的疲弱水平。展望2013年第四季度,在实体经济增长减速、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减缓、民间投资需求疲软等因素叠加的形势下,预计外部经济将维持减速态势,在短期内无法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表示:“今年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速呈现持续下行态势,产业较工业增长速度的领先态势不断弱化。”

数据显示,1~8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增速分别在2013年2月和5月到达高点,之后持续下调。在进出口方面,1~8月,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8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口3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电子信息产品出口5049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8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30亿元,同比增长10.5%,低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17.2%)6.7个百分点,高于2012年同期(7.1%)3.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通信设备领域投资增势强劲,集成电路行业和通信设备行业分别完成投资346亿元和551.5亿元,同比增长55.6%和42.5%,增速分别高于去年同期33.7个和12.1个百分点,扭转了年初负增长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主要行业投资仍处于下滑区间,信息材料行业和光伏设备相关行业投资下滑显著,同比增速分别为-38.5%和-24.5%。

王世江表示:“受出口增速持续放缓以及产业投资仍然处于低位等不利影响,预计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第四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王世江预测未来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两极分化态势会更加明显。一方面是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在实现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加速转移,这既意味着东部地区产业依靠劳动力、土地等廉价资源的高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意味着中部地区将加快承继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同时西部地区也有望启动后发优势、改变薄弱基础,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将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彩电企业加快向模组、面板、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软件信息服务业趋好

基于同样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放缓的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速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是从利润等指标来看,一些领域出现了利好的转变。

赛迪智库软件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安晖表示:“在宏观经济弱势复苏背景下,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全年以来的稳中有落态势。1~8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较上年同期减小2.1个百分点。但是行业效益持续好转,实现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25.5%,高出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部分领域打破缓慢增长态势,产业服务化深入发展。从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例来看,数据处理和存储、信息技术咨询、系统集成、IC设计等四项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达52%,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比2010年1~8月提高3.3个百分点,体现产业服务化深入发展态势。

中国软件出口告别上半年的低迷状况,增速出现回升态势。软件产业实现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速高出上半年8.7个百分点,高出去年同期6.5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增势突出,同比增长19.6%,高出去年同期14.8个百分点。外包服务完成出口额5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1~7月提高了2.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但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表现出来的活力不容小觑。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安晖预计:“第四季度,受项目加速完工规律影响,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景气度将提升,收入增速预计将提高到26%,赢利能力受益于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将进一步改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将为产业增长提供新动力。”

“从行业发展的情况看,需要重点关注几个方面,”安晖说,“比如云计算产业亟须向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延伸、移动互联网领域混战不断等。”

今年以来,百度、华为、腾讯等企业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开展大规模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京东商城在内蒙古、江苏投资建设云计算中心;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内蒙古规划了云基地以建设云数据中心,中国电信首期四座数据中心已经投入运营。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打下基础,但云计算的高价值环节在于服务,而中国云服务发展和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拉动。如果服务业务不能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不仅会使云计算产业陷入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黑洞中去,而且中国云服务市场会被国外企业垄断乃至控制。

此外,奇虎360公司“360手机助手”新推出“手机预装软件卸载”功能,招致众多IT企业不满。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期的混战局面给产业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亟须在鼓励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管理。

安全隐患未除

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根植于各个领域。今年被爆出的“棱镜门”事件、美国情报机构监控欧盟公民电话记录事件,都暴露了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今年出台了各种政策提升信息安全水平。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8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专项重点解决金融、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给予相关企业引导和资金支持。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于6~10月份联合开展“2013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遏制黑客地下产业链蔓延,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用户和企业切身利益与财产安全,启动了“防范治理黑客地下产业链专项行动”。

然而,中国的网站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据CNCERT统计,7~8月中国被篡改网站数量分别为8244和7495个。7月~8月中国被植入后门网站数量分别为9940和13003个,其中商业类网站和政府类网站占比较高。7月,境外4481个IP地址通过植入后门对境内7961个网站实施远程控制;8月,境外4787个IP地址通过植入后门对境内9989个网站实施远程控制。

“中国信息安全问题比我们想像得要严重得多,已成为心头大患。”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如此形容中国信息安全问题,“产业根基不牢、技术实力较弱、攻防能力不足是造成中国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的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核心技术产品信赖国外,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大量使用国外基础软件以及核心关键设备。据统计,中国芯片、元器件、网络设备、通用协议和标准90%依赖进口,防火墙、加密机等10类信息安全产品65%来自进口;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自主率仅为2.75%、4.94%、13.8%。

在互联网核心资源上,作为互联网核心资源的域名解析服务器,目前全球有13台根服务器,其中10台位于美国、2台分别位于欧洲的英国和瑞典、1台位于亚洲的日本。

长期“跟随跑”战术已经使得中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丧失了独立性,技术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拿来主义”,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沦为代工厂。

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运营的互联网骨干网络承担着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然而这些骨干网络70%~80%的网络设备都来自思科,同时几乎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国际交换节点、国际汇聚节点和互联互通节点都由思科掌握。

对于信息安全未来的趋势,刘权认为,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一方面,伴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领域的安全问题更为凸显。2013年上半年,百度移动安全实验室共截获Android平台手机病毒363427款,同比去年增加280%。以手机恶意软件为主的移动安全威胁越发严重,手机病毒爆发式增长。其中,恶意软件同比增长498%,高危软件同比增长237%。恶意软件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高危软件。

另一方面,云计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安全风险。2013年7月,储存于非营利行业的数据库中的上万个美国社会保险号码(SSN)信息被泄露。8月5日和25日,360云盘客户端和百度云网盘分别被披露存在信息泄露漏洞。10月4日,Adobe云端服务平台遭到黑客攻击,致使290万名用户的ID和密码被盗。

对此中国的信息安全状况,刘权建议:“中国应从长远战略层面,打造可控的生态体系,包括芯片、操控系统、设备等,虽然这可能二三十年都不一定实现。短期来看,除努力形成一定的国产化能力,通过国产产品替代国外产品外,还可以基于可信计算和电子技术应用,使客户在访问重大信息技术时通过授权,而非授权者无法进入。授权者进入系统后,所有的行为能够审计,且有些关键数据加密存储,进入者就算获取数据也是无用数据。这对企业来说,是目前最实用、有效的提升信息安全水平的方式。”

上一篇:仿制药罗生门 下一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