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措施

时间:2022-07-13 04:07:29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措施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

1、专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研能力薄弱

专职青年教师中很多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没有经过系统地教育教学培训就快速进入职业教育者的角色,登上讲台,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这使他们未及熟悉了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就已开始了他们的职业教育生涯。这些青年教师绝大多数都具有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善于接收新鲜事物。能很快地将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经验,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欠妥,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不是很到位;讲课时紧张僵硬、表现为不自信;背诵式教学;在问题分析上,显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失去吸引力,致使无法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教师的职业修养及职业技术能力等方面青年教师还存在差距,实际职业教育教研能力薄弱。

2、职业教育声望不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

由于传统文化观念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常被看作是二流教育。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的学生往往是高考成绩达不一本、二本、三本普通高校录取线的高中毕业生。就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是一种无奈地选择。高等职教生源质量远不如普通高校。加上存在高职教育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学科化倾向严重缺乏灵活性;职业技术技能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发展同步,造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乏吸引力。高职教育教师的地位也不如普通高校教师那么受人尊敬,感到光荣;如果教师培养机制、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跟不上的话,优秀青年职教教师为了寻求更大发展空间,采取考取硕士、博士的方式离开职业教育院校,这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也很难吸引优秀职教人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能力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能力,是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学习,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或技巧,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师职业能力是判定能否胜任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能力是一个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

1、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教师的一般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精通的学科知识,能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材所包含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的能力。教师的特殊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所必须的并在职教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技术能力的综合。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如教师要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中能很快地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和技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二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只有彼此协调一致,才能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

2、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模仿力和创造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模仿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很快学习掌握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教学技能及按提供的教学式样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创造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定目的的创造或发明出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教学成果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模仿力与创造能力也是互相联系着的。教师教学的模仿活动一般都包含有创造性的因素;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活动也包含有模仿性活动,而且教学的创造能力也是在教学模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一名青年教师首先要向经验丰富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这说明这位青年教师有了模仿能力,一旦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娴熟了,会主动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寻求新的教学成果,说明这名青年教师有了教学的创造能力或教学创新能力。

3、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师的认识能力属于认识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从认识活动开始的,它是一般能力中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认识能力的有机结构就是智力。它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条件。教师的操作能力,是在教学工作认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作用于学生的能力,即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它是一般能力中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教师的社交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能力。它包括与教师内部成员之间和教师与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能力。既有同事合作型交往,也有服务型交往,用以保持协调和融洽,并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缺乏这种能力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的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是相互联系着的。教师依靠教学活动中的认识能力去调节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教师又是在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认识教学规律并提高教学认识能力的。上述三个方面的教师职业能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整合,就形成了教师所特有的职业能力,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师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等职业教育青年教师培养途径

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要求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青年教师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后,要快速进入职业教育者的角色,登上讲台,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成长为合格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并愿意将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追求。首要的是青年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培养;要使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则要在完成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做好的青年教师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完成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激励青年教师,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认同度,稳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认同度和做好青年教师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工作?

1、不断激励,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教育认同度

青年教师起初来到职业教育学校走上教师岗位,其内在心理需求有多种,如职业谋生的需求、职业兴趣的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需求等。通过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兴趣了解得知:有不少青年教师开始从教,都是以职业谋生为最主要的因素,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不高,具有某种无奈的潜在心理。特别是对于那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这种无奈的潜在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是,无论青年教师出于什么样的需要和动机,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尽管是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为了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每每会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情,充满青春活力,干劲十足,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一心想好好干一场,做出一番成绩来。首先,学校要把握青年教师这种具有积极向上,渴望进步的心理,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自我,赋予他们相应地教学重任等,使青年教师保持和发扬这种激情,及时肯定和赞赏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成才、成功机遇不比其它领域少,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自尊和自信,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其次,学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等,建立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把学校的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帮助青年教师确立其职业生涯的目标,使每个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实现自我价值;使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形成一个整体;使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同步进行。这样,会增加教师的“归属感”,使每一位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学校的培养关心,能有效促使青年教师由谋生需求而追求职业基本满足,由职业基本满足而产生教学创新的高级需要,这种递进深化的发展,能使青年教师逐步将干工作变为干事业,将敷衍谋生变为职业理想的追求。

2、注重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一般能力的培养

青年教师职业教育的一般能力从知识构成上来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承担教学工作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教学中能驾驭教学过程的教育学、心理学、职业道德、政策法规知识。为做好青年教师职业教育的一般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还不完善的现状下,通过公开招聘形式引进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高等学校的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时,要认真考核毕业生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否具有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样可以用较短时间来解决青年教师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度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其次,青年教师进校后必须注重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青年教师的角色。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帮助青年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政策和法规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得青年教师在备课时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按纲施教;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上能运用普通话讲课、板书工整规范、课程设计合理。使得青年教师能顺利地取得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第三,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教学名师进行公开教学或举办讲座,要求青年教师听课观摩,利用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认识能力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做好对青年教师一般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学能力,缩短青年教师的教学适应期。

3、强化专业实践,青年教师特殊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青年教师的特殊能力指的是青年教师除具有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应掌握本专业的行业职业工作技能,职业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就能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很好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顺利地进入职业岗位。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作者:梅俊涛 袁静 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下一篇:国家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