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分层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3 08:37:54

【前言】课堂分层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本文试图从社会分层理论出发,结合自身声乐课程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具体分析声乐课堂中学生存在的课堂分层现象,并对不同层次中的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分层教学管理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声乐技能提供有力的保证...

课堂分层视角下的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试图从社会分层理论入手,结合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声乐课堂教学实际,具体分析声乐课堂中学生存在的课堂分层现象,对不同层次中的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分层教学管理的解决策略,提出了学前专业声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方向。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堂分层;声乐课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同时乘着2010年11月出台的《国务院有关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的东风,全国诸多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地调整、更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培养的多种专业基础课,如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当中,歌唱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教音乐职业活动所需具备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之一。[1]声乐课程的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不同于音乐学专业中的声乐教学,由于其专业的自身特点,也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的教学具有鲜明的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往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容易受到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使声乐教学过于偏重音乐艺术使命,甚至照搬美声和民族唱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和幼儿园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

笔者所工作的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创办于1994年,在生源方面不同于其他高师院校招生文化课考生的情况,我校主要招收艺术与体育类高考生,每一个班基本都由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方向的学生组成。由于其生源入学前学习专业的特殊性、多样性及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就显得颇为重要。

本文试图从社会分层理论出发,结合自身声乐课程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具体分析声乐课堂中学生存在的课堂分层现象,并对不同层次中的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分层教学管理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声乐技能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

一、课堂分层理论

课堂分层理论起源于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社会分层理论源头之一当属马科斯?韦伯,他主张从经济、声誉地位、权利角度上综合考虑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同时马科斯?韦伯还认为,这三个标准是互相联系互相强化的,但是又认定他们是各自独立的,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2]

大学校园可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更直接地投射在在校大学生当中”。[3]而在大学课堂的实际运行中,也受到社会体系中家庭文化、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深远影响。借鉴马科斯?韦伯的分层理论,可以将课堂分层定义为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基础的程度、周围同学和任课教师对其个人的认可度高低等三个方面来划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层级。

二、目前笔者教授班级学生层级分析

笔者目前承担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2011级声乐课程的教学任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共招收学生217人,分为六个教学班,笔者主要承担一、二、三班共108名学生的声乐课程教学。从整个学生入学前的专业方向构成来看,高考前学习音乐(舞蹈)方向的人数为24人,占总人数的22%;学习美术方向的人数为41人,占总人数的38%;学习体育方向的人数为43人,占总人数的40%;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度来看,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认可且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数为52人,占总人数的48%;从声乐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来看,课堂分层已经非常明显。

按照课堂分层理论,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勤奋优秀层,默默无闻层和边缘弱势层三个层次。

勤奋优秀层:此类学生指学习目的明确,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可度较高,非常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群体。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中,此类学生由部分音乐(舞蹈)方向、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及部分美术、体育方向,愿意认真学习声乐的学生所组成。因此,声乐基础的高低并不是划分此类层次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类学生在课堂中是主要的参与者和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者,他们往往敢于在课堂中担任范唱的任务,接受知识快,敢于实践及大声演唱。目前这类学生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有42人,约占整体学生的39%。

默默无闻层:又称中间忽视层。这一层级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度比较模糊,且缺乏发自内心的专业热爱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因此对声乐的学习就稍显被动,不够认真。从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来看,此类学生较少积极参与到声乐课堂的演唱和表演中来,参加实践演出的积极性也比较低,对自己的声乐演唱缺乏自信,对于单独在课堂上表演的机会不能够很好把握,演唱时音量较小,表情紧张,缺乏亲和力和亲切感。这一群体有48名学生,占44%。

边缘弱势层:代表的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和抵触情绪,不愿意在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或由一部分认为自己“五音不全”,对声乐演唱极度缺乏自信的学生组成。这类群体学生占的比例较少,约占学生人数的17%左右,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存在不容忽视。从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来看,这一层级学生对声乐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老师所教授的一些发声练声方法觉得可笑,不愿意学习,对老师所布置的声乐曲目的学习也有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愿意发声不愿意演唱,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纪律松弛,课堂表现消极。

三、分层对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新声乐教学改革

目前,很大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采取的是集体授课教学的方式,由于集体课时间短,人数多,教师往往不能够注意到三个层级学生的区别与联系,所有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演唱的声乐曲目都是一模一样的,缺乏声乐学习的针对性及个性化,往往会导致勤奋优秀层同学有种“吃不饱”的感觉,或者默默无闻层和边缘弱势层的同学感觉学习声乐非常吃力,很大地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技能学习。因此,声乐教师应根据课堂中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分层对待,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在声乐技术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准、节奏和表演技能,最终实现声乐教学课堂效果的提升和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

1.以集体课为主,同时开展声乐个别课的选修课,充分引导勤奋优秀层的学习自。

针对笔者所在的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进校前所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同,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也参差不齐,学生对乐理的掌握也是程度不一。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声乐集体课教学是最好的方式,集体课中比较便于讲解基础的声乐演唱方法,学习歌曲中所涉及到的乐理、视唱等基础性问题,这样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同时对于大力灌输基础的乐理、视唱等知识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可开设声乐选修课,选修课采取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于勤奋优秀层的学生来说,集体课的基础理论、集体演唱及统一的声乐曲目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这部分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声乐演唱基础或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已经能够胜任较有难度的声乐作品,加入选修课的课堂中来,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人程度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提升其声乐演唱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创造性和声音的独特性。

2.开展特色课堂,活跃中间层,促进其向勤奋优秀层转化。

实现中间层向勤奋优秀层转化,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实践。通过对幼儿园的实践调研,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及与幼儿园教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深化这一层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规划感,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热情和主动性。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开展特色课堂、特色活动等,可以将本班学生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成立学习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帮扶活动,在课堂中给每个学习小组以轮流演唱的机会,鼓励每一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声乐演唱中来。由此,让每一个方向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特色课堂特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优势。通过特色课堂、特色活动的开展为中间层学生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探索学习声乐的方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这一部分学生逐步向勤奋优秀层转化。

3.加强沟通交流,科学调整课程进度,缩小边缘弱势层比例。

针对第三层级同学的特点,首先需要授课教师及辅导员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与这部分同学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排斥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开导、谈心、分析等沟通方法,及时转变其对本专业的抵触心理,同时通过《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管理》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扭转对幼师职业的认识误区。

作为声乐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内容的安排,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为幼儿服务的职业教师,而不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所以在声乐课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提供具有一定实用性和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笔者所教的一个学生在入学前是学习体育方向的,对学习声乐不感兴趣,通过交流及观察,发现他非常喜爱演唱通俗歌曲,就鼓励他在班级中表演演唱,给予他表扬和肯定,同时指出他在演唱中气息不够、表现力有些欠缺、缺乏亲切感的不足,使他对声乐基础方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声乐考试中以歌曲《母亲》和儿童歌曲《丰收之歌》得到了较高的分数。

声乐技能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一定要结合所教学生的不同基础及实际情况,全面兼顾,灵活多样地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具体的课程实践,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用课堂教学效果来反思,将声乐教学的实用性、多样化和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们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并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刘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以大理学院为例.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陈帆.校园分层研究述评.消费导刊.2009年第1期

[4]刘扬.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构建.艺术研究.2006年第3期

[5]杜悦艳.试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技能教学.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6期

[6]张焱,冯夏婷.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构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9月第3期

[7]吴扬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为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月第2期

地址寄往:重庆涪陵李渡镇98号长江师范学院团委,邢方方收。15213635481

上一篇:视频监视系统在深圳水务重点地区应用探讨 下一篇: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