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时间:2022-07-13 02:47:05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员工的激励问题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各种激励理论,掌握员工激励的特点,并结合我国传统的激励理论,比较其优缺点,找出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方法。结合企业及员工自身的情况研究出增强激励效果的对策,从而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市场经济 激励理论 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29—02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成了全球的主流经济体系。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员工。因而,在当前对我国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怎样提高员工激励的有效性则需要我们对当前我国员工工作现状进行准确把握,并对激励理论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利弊分析,找出其优点,同时找到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方法。在降低影响员工激励效果因素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现状

1.1 从员工工作积极性角度来看

在我国,有相当的企业还比较封闭,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运营模式比较单一。有些公司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或有规章制度却过分的追求“人治”,造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这种“专权”导致企业缺乏轻松和谐的氛围,势必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的公司对事不对人,不分青红皂白,过分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员工的情绪和必要的自我调配时间,无形中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和不满情绪;而有的公司员工自身存在懒散现象,好逸恶劳,整天想着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的投机心态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竞争能力的低下和管理方面的腐败,造成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2 从员工的工作效率角度看

由于国家各项劳动政策的落实和新的《劳动法》的正式施行,员工的基本工资、各项奖金、福利等也被严格执行。这保障了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可以足额、按时地得到支付。但是,也正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强制保护,导致一些职业素养比较差的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正常地工作,故意拖延,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这种“磨洋工”现象在企业中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计划,也降低了全行业的工作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相当程度上的浪费。

1.3 从员工的创造性角度看

现在很多的员工由于缺乏职业道德或自身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在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少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念头,只是简单的追求安稳与享受,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技能的提高。

1.4 从员工的工作动机角度看

很多员工的工作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挣钱。他们觉得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生存,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钱生存就乐于保持现状,不愿再过多的付出,或是为了钱不择手段,进行一些不正当竞争。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工作观,不利于自身身心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上述我国员工种种的工作现状,都说明了激励的必要性。那么,何为激励呢?激励(motivation),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和强化人的行为,使之向期望目标趋近的作用过程。激励是一种力量,给人以行动的动力,使人的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很显然,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

2 中西方激励理论在我国市场条件下的结合点

我国古代的激励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与西方现代激励理论对于我国当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都是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我们必须相互比较中西方激励理论的优缺点,取二者之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二者在当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结合点。经比较分析,中西方激励理论之间还是有很多共性存在的。

2.1 物质激励法

物质激励尤其是金钱激励在中西方激励思想中都有很大的应用。古语有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讲的就是物质激励的运用。西方也有“经济人”假说,该假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动机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利益的分配决定着人们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当局会使用一些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即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以激励员工更卖力地工作。在市场化日益成熟的中国,这种方法不仅仍然实用,而且还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激励方法。但我们要时刻牢记: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有时头脑一热会影响其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因而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对违纪者进行处罚。这也就是人们所称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方法。

2.2 目标、参与激励法

目标、参与激励在我国企业中也是常见的激励方法。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管是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希望自己也可以参与管理企业的一些事务,当一个人的目标强烈且迫切需要实现时,他们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因而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运用好目标、参与激励法,在企业中采用灵活的员工晋升制度和合理的授权制度,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一份子,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2.3 荣誉、情感激励法

荣誉是同事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也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努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作为拥有高等智商和丰富情感的人类,都把个人的名誉、荣誉看得很重要。因此,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体现典型的优秀员工,企业应该也必须给予相应的荣誉奖励和情感激励,以激发其他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荣誉、情感激励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效果很好。

综上,不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用哪些激励方法,但都要讲究一个“度”,适度原则始终是要谨记于心的。还有管理和激励方法要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和管理制度相一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底蕴和事情,不能照搬方法而不顾现实差异,要根据本国、本企业的当前情况去进行激励,以期实现效果最大化。

3 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企业激励问题的途径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也是因企业而异的。具体细分,有以下几点:

3.1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信赖和尊重员工,使其愿意工作。对其实施有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激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和人生价值。“以人为本”应该真正落实到位,应该真正体现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之中。

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进行谈心,尊重支持下属工作,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及时地表扬,对员工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给予帮助。要尊重员工人格、权利与尊严,化解干群间、群众间的对立情绪,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要从细微之处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2 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在很多时候,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员工的情绪、心理影响极大。因而领导干部应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廉洁、务实、公正、奉献的形象,不应对员工作出任何难以实现的承诺,要做到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同时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也要一马当先,不要退缩。作为领导更要坚持原则,对事不对人,以事实说话,不以公谋私,力求公开、公正,尊重员工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更好调动员工团结向上的工作积极性。

3.3 要提高员工的民主管理意识

员工只有感到自己处在当家作主的地位时,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企业也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员工承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指导员工参与企业决策、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计,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并增进多方了解;力求加深上下级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感情,相互信任,使工作事半功倍,积极为员工发挥个人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3.4 在员工间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劳动法》只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而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工资报酬,这就为企业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了依据。岗位绩效工资制,从定义上来说,是指以岗位为主要实施对象,以薪点数为标准,根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按企业结算工资总额确定薪点值,以岗位贡献为依据,以员工贡献大小为基础,确定岗位劳动报酬的一种弹性工资分配制度。现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我国很多企业、单位都已经开始实行,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已经走在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前列,成效显著。

3.5 采取企业内员工工作竞赛的方式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工作竞赛,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让员工间相互竞争,力争多完成工作量,并对效率高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荣誉激励。其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员工工作竞赛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多举办一些员工工作竞赛,培养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物质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进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6 建立良好的员工技能培训机制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技能的更新也在不断进行。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充电,才能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为自己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企业应该定期为员工安排技能培训和拓展思维训练,让他们保持良好的技能娴熟度和创造思维能力。

3.7 建立创新奖励机制

在企业内建立创新奖励基金,对有重大创新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员工或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助于企业上下拥有持久的活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激发员工对工作技能和工作流程不断地进行改进提高,对产品不断地进行研发创新,达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局面。

3.8 加强心理沟通,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工作倾向

人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应该想着更好地生活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另外,好好、快乐地工作也是出于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多多开展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对员工的心理偏激问题认真做好疏通、引导工作。树立其积极、正确的职业观和工作倾向。

总之,中西方激励理论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都有一定的运用,我们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时不应该明确划分中西方激励理论的界限,要博众家之所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要是能取得有效成果的都应该拿来使用。笔者相信,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定会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加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激励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瑞永,周鸿.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9.

[2] 席晓林.浅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J].科技信息,2010(35).

上一篇:对孕期的临床保健观察研究 下一篇:基于UML的IDEAS基础模型语法和语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