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初探

时间:2022-07-12 01:51:34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初探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件复杂而头疼的事。现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多方引导,树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平时和学困生谈心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是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原动力,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时间较少,有的虽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学习方法不对路,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只是死记硬背,做习题也只能简单地模仿,久而久之,形成知识的夹生层面,造成数学思想方法的短缺和思维方法的简陋。使他们认为数学高深莫测,于是对数学学习自暴自弃,从而逐渐退步成为数学“学困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中绝大部分还是想把数学学好的。但因自己底子差,有的甚至一摸到书就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我们感到要想转化这些学困生,首先得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有位名人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了重新鼓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勇气,我首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他们。我以前也曾是一名学困生,通过努力,我由过去的四、五十分,到升学考试时上升到九十分。不少学困生从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我还找他们促膝谈心,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兴趣,相信他们能学好数学,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关心帮助,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

要使学困生转化,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处处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

1、给学困生“爱”。每个老师都知道,但是做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会忘记了。“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对学困生应不吝惜微笑,不吝惜爱的灌输,不吝惜热情的鼓励,这是盈盈之春水,是开启搁浅之舟的外因。因此,教师除了上好课外,更重要的是爱护每一位学困生,做到不鄙弃,不歧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并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从而在心理上消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创设了转化的条件。

2、给学困生“自信”。课堂中要引导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并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从而在心理上消除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创设了转化的条件。

教学内容降低迁移坡度,让后进生循序渐进地把知识加工、内化。如在新课的引入练习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新中有旧,为后进生探索新知、迁移转化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这一方面就需要课前的辅导。课前预习中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其实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会怎么预习,我曾采取由扶着走到放开手的方法:一开始每次给出预习要求,对用到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去自学新的内容。而且他们也很乐意,感觉到自己走在别人的前面,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是胸有成竹的,顿感信心百倍。课前的学困生辅导其实比课后的辅导的效果要好。但是时间哪来,当然是利用自己的辅导时间,有必要,课后时间也可以的,只要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扶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轻松多了。不需要那么吃力,可以把这些事交给有能力的组长或小老师给予一对一辅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就如教容积这一概念时,我就让学生每人都收集生活用品中常见的装液体的瓶罐,让他们认识1升到底有多少,1毫升到底又有多少,这样一来,抽象概念形象化,这对学困生无疑是好处,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掌握一些知识。

3、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课堂上施行一些小技巧,人为地设置一些让学困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体验一把作优生的感觉。比如,在讲一些例题时,对学困生提出一些非常低的要求,使他们人人都能达到,并明确指出,他们如果完成了老师提出的要求,就视他们完成了任务并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通过当一回优生获得的心理满足,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并体验数学学习中的诸多乐趣。告之并不是天才才能学好数学的,只要用心,优生人人可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中下学生的目的。

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一般说来,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在班上是非常不起眼的,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更得不到教师的关爱,有时甚至认为自己在班上是一粒“老鼠屎”,于是对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点定得非常低。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地对他们加以关注,否则长此以往,将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对于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一些感人事迹:张海迪身残志坚,顽强学习的精神,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降低作业要求,分层布置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一味追求统一,这样势必照成学生应付了事,也就必然出现大面积的“克隆作业”根本达不到课后巩固知识的效果。所以采取作业降低要求,分层布置,学困生做A组题,中、优生加做B组题,这样就避免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当然在作业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是搞高质量,是减轻作业负担的根本途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后进生,引导他们,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后进生想转变,就一定会成为品德高尚的进步学生。

上一篇:班级管理经验之浅谈 下一篇:如何做到创新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