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12 12:40:59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比较研究

语文课程总目标是对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总体要求,即要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在总目标中得到体现。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美两国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比较可以促进本国母语课程与教学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本文选取了中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新泽西、纽约三个州的课程标准总目标进行比较,力图寻找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期能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概述

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对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继承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又增加了必修课和选修课,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增加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中国语文课程总目标分为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是从1~9年级(小学是1~6年级,初中是7~9年级),高中相当于10~12年级。下面对这两个阶段的语文课程总目标进行列举。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概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总目标共10条[1]。分别从语文学习几个层面加以陈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培养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文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等。过程与方法方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合作精神等。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汉字;书写汉字;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等。

2.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概述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从五个方面加以陈述[2]。一是“积累・整合”。从加强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语文实践等方面描述。二是“感受・鉴赏”。包括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等。三是“思考・领悟”。包括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四是“应用・拓展”。包括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意识、注重跨领域学习。五是“发现・创新”。包括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等。

二、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概述

美国三个州的母语课程标准基本是对幼儿园大班到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三年级)提出的学习母语的内容与结果的要求。美国各州的语文课程总目标表述方式不同,有的单独列出来,有的则在前言部分表述,有的混合在阶段目标中进行阐述。下面分别对三个州的课程总目标进行归纳。

加州语文课程总目标主要表述为: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说话者和善于思考的听者;英语学习者[3]。

新泽西州语文课程总目标:所有学生将通过他们的努力而成为流利的读者、写作者、说话者、听者和观察者;学生通过学习将在口头和书面语言、理解力和批判性思考技能方面变得更加自信和熟练;语言技巧对进一步学习、交流、职业发展和人类精神(Humanspirit)的继承是必要的。

标准1:(阅读)所有学生能在英语作品中理解和应用语音、字母和单词知识,成为独立和流利的阅读者,能流利和理解性的阅读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文本。

标准2:(写作)所有学生能用清楚、简洁有序的语言写作,并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和目的而改变内容和形式。

标准3:(说)所有学生能用清楚、简洁、有组织的语言说话,并能根据不同的听众和目的改变内容和形式。

标准4:(听)所有学生能主动通过各种情境下的多样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

标准5:(观察和媒体读写能力)所有学生能对印刷品、非印刷品和电子文本和资源进行使用、观察、评价和做出反应[4]。

纽约州语文课程总目标:

标准1:学生们通过读、写、听、说获取信息和进行理解。

标准2:学生们通过读、写、听、说对文学做出反应和表达。

标准3:学生们将通过读、写、听、说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标准4:学生们将通过读、写、听、说进行社会交往[5]。

三、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分析与比较

1.共同点

两国语文课程标准都对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具备的能力进行了表述,都注重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如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等,反映出中国母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养的重视。美国加州的“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英语学习者”,新泽西州提出“所有学生将通过他们的努力而成为流利的读者、写作者、说话者、听者和观察者”、“语言技巧对进一步学习、交流、职业发展和人类精神(Humanspirit)的继承是必要的”,它们都是对听说读写的规定,反映了母语作为语言交流载体的特性。由此看出,两国对母语课程内涵的理解趋同,反映出母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共同特点,这也说明当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的一致性,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能力。

2.差异

(1)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的语文课程总目标表现出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的第1、2、3条都是对培养学生社会共同价值的要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高中阶段的“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都反映出社会本位取向。这种社会取向首先认为人是社会的一员,应该具有社会认同的共同价值观,这与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国家民族观念的文化传统相一致。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第4、5、6、7、8、9、10条从思维能力、语音汉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信息资料等方面提出了对个人语文素养的要求。课程标准把关于社会价值取向的目标摆在了开头,透视出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社会道德、国家共同意识的重视,也是中国传统注重先国家后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后面的七条目标又是对个人能力素养的目标要求,也体现出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的课程总目标把对个人的能力要求与社会性价值取向融合在一起表述。因此,中国的母语课程标准体现出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融合。与此不同的是美国的课程标准明显表现出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我们从加州的“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新泽西州的“所有学生将通过他们的努力而成为流利的读者、写作者、说话者、听者和观察者”、纽约州的标准1、2、3、4条都是以“学生”作为主语,学生是动作的执行者,可以看到美国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可以熟练地应用自己的母语达到各种目的。与这个层次的目标是相适应的,即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Goals),它适用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国的目标似乎更符合总的教育目的和宗旨(Aims),即所谓的课程总体目标,“它反映特定社会对于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与该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观一致,一般有较强的哲学理念色彩,以及浓厚的社会政治倾向”。[6]美国的总目标显得更加简洁和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很具体和明确。中美两国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与两国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

(2)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不同。陈述得好的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7]“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是一条标准的基本要素。两国语文标准都关注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国目标中的“培养……”可以理解为“教师培养学生……”,隐含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没有把主语严格限定为学生。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表述都带上“学生”的主体,所以,能准确地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两国的行为动词存在着差异,中国的“提高”、“掌握”、“发展”、“形成”、“体会”等词比较空泛,难以测评。美国的“应用”、“改变”、“获取”、“收集”、“分析”等,具有很强的可测性、可观察性,适合目标的表述。中美语文课程标准在行为条件的表述上也有所区别,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行为条件,如“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等,“根据什么需要”、“什么是适当的方法”、“如何深化”还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这些条件的附加对行为的指导作用不太大,缺乏规定性。美国的如“所有学生能在英语作品中理解和应用语音、字母和单词知识”、“所有学生能对印刷品、非印刷品、电子文本和资源进行使用、观察、评价和做出反应”等都显示出行为条件的具体性、可测性和实用性,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中国的目标偏重于表现性目标的选择,如“发展思维能力”、“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这种目标“不能像行为目标那样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对应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美学评论式的,即对学生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鉴赏式的评价,依照其创造性和个性特色检查其质量与重要性”,这种目标由于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统一的评价,也会导致课程目标到课程实践的“缩水”。

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中美两国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价值取向、表述方式上的共性与差异。价值取向的差异有两国文化传统和现行社会条件的影响,也有各自对母语课程的内涵理解不同所导致的。中国文化传统比较注重社会、国家利益和集体观念的培养,美国更关注个人自由发展,美国母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也是维护个人自由的重要方式。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国家意识极强,也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而中国语文课程总目标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培养。美国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也反映出美国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一切以科学为依据,以实用为导向。所以,美国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表述方式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当然,两国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有各自的侧重,但都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混合,只是各自的侧重不同。中国侧重于社会本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共同追求,美国侧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更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从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和策略来看,美国母语课程总目标体现出学科的特性,非常明确、具体地陈述目标,课程实施者能清楚明白地执行,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实现。美国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制订遵循了这些原则,这也间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EB/OL].(1997-10-14)[2010-1-22].www.lib.ynnu.省略/e_resource/gdsj.html,vi~vii.

[4] New Jerse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ew Jersey Core Crriculum Content Stangdards for Language Arts Literacy.(1997-10-15)[2010-1-22].www.lib.ynnu.省略/e_resource/gdsj.html.6.

[5] The 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The Stat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EB/OL].(1997-10-15)[2010-1-25].English Language Arts Core Crriculum,www.lib.ynnu.省略/e_resource/gdsj.html.2.

[6]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 皮连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心理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新时期学生礼仪教育探析 下一篇:体育教学体态语言的内涵及其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