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当前我国银行卡诈骗案件的新手段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7-12 03:44:33

试述当前我国银行卡诈骗案件的新手段及防范措施

摘要: 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持卡群体的迅速扩大,各种各样利用银行卡诈骗的案件频繁发生,且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银行卡诈骗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包括:银行卡密码未修改或密码设置简单,造成密码易被破译;银行卡用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银行卡用户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银行卡信息管理不严等。为此,一要不断增强防范各类短信诈骗意识;二要不断增强安全用卡意识;三要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银行卡诈骗案件;手段;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76-0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银行卡以其方便快捷的优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我国已累计发行银行卡18.88亿张,同比增长19%,人均持卡量为1.42张。2009年一季度我国银行卡消费业务7.4674亿笔,金额接近122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48.2%,占银行卡业务量的17.4%和3.6%,消费金额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但随着我国持卡人群体的迅速扩大以及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唯利是图的诈骗分子开始盯上银行卡用户, 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银行卡消费者,挖空心思地设下圈套骗取市民的钱财,各种各样利用银行卡诈骗的行为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经媒体公开报道的各类银行卡犯罪案件达200余起,涉及金额逾5亿元,银行卡犯罪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形势日益严峻。

一、银行卡诈骗案件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9年9月10日晚上10时许,事主莫某突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为:“广州农业银行提醒你:贵客户您于9月1日在广州沃尔玛刷卡消费2800元整,将在本月底您的账号上扣除,如有疑问请咨询020-XXXXXXXX。”事主于是在9月11日上午致电该电话,一名男子在电话中称其银行卡的密码和资料已被人盗用,让事主与“银联中心”020-XXXXXXXX联系,事主按照对方提供的号码致电所谓的“银联中心”,另一名男子在电话中称必须立即将信用卡上的钱转走,后事主按该男子要求从自己的农行卡上分3次将15万元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这些钱随后一去不复返。

类似的诈骗短信还有“银行卡已被复制,为避免盗刷,请即刻拨打XXX电话,与银联部门联系”。市民对自己的银行账户使用情况如有疑问时,一定要通过银行统一公布的服务电话或者直接到银行营业厅进行查询、核对,切忌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并将自己的账号、密码随意告知或者贸然进行转账。

案例二:

不法分子在一些金融机构的自动柜员机边上张贴盖有该金融机构假公章的所谓“特别提示”或“温馨提示”,声称由于金融机构电脑终端升级,客户如需取款要按键操作转账到所谓的紧急转出账号,市民如果轻易相信就会“自动”将钱转到不法分子的账户上。

针对此类诈骗情况,市民应对柜员机边上张贴的各种“公告”、“通知”进行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取款或查询时,要依照柜员机屏幕上的提示进行操作,如果柜员机无法提供所需的操作,则应该到银行柜台前办理有关业务或咨询。

二、当前银行卡诈骗案件的新手段

(一)短信诈骗。2008年出现的手机短信诈骗范围,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上千万个手机用户收到过冒充银行及银联的虚假短信,数以千计的持卡人上当,损失金额超过千万元。这类诈骗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中奖型,宣称持卡人中了大奖,让持卡人在领奖前先交税;另一种是消费型,宣称持卡人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若干元,如有疑问请回电咨询,通过电话获取持卡人卡号及密码,然后将持卡人的现金转走;第三种是转账型,通过疑问的方式询问持卡人是否尚未转账,并提示新的银行账户,请持卡人将现金汇入。

(二)利用黑客软件或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黑客软件或网络病毒等高科技手段破译网上银行加密技术,盗取客户的银行卡卡号、密码,然后克隆伪卡窃取存款。

(三)“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融机构网站,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犯罪嫌疑人利用持卡人账户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等弱点,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然后利用网上银行转账或消费,盗取银行卡资金。

(四)在ATM机上做手脚。如在ATM机上张贴紧急通知、公告(如“温馨提示”、“银行系统升级”、“银行程序调试”等),要求持卡人将银行卡资金通过ATM机转到指定账户上,从而实现盗取持卡人资金的目的。再如在自助银行门禁系统、ATM机或POS机上加装读卡装置,套取客户银行卡上的磁道信息,并在ATM机或POS机上安装带摄像功能的MP4装置,摄取客户密码,这种高科技的犯罪行为,令客户防不胜防,给持卡人和发卡银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五)在网络上虚假购物信息进行诈骗。如在大型网站上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的物品,提供虚假的销售信息,从而达到骗取持卡人银行卡转账资金的目的。

(六)利用假卡跨国大宗购物行骗。如伪造“VISA”、“MASTERCARD”国际信用卡等,通过持假卡大肆骗购黄金珠宝、数码产品、名牌服装等高档商品,从而达到盗取银行卡存款的目的。

(七)以办理银行透支信用卡为名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宣称可以为个人或团体办理银行信用卡进行无抵押信用贷款,从而收取手续费用,诈骗成功后携款逃匿。

三、银行卡诈骗得逞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卡密码未修改或密码设置简单,造成密码易被破译。密码是银行卡安全最根本的保护措施。有相当部分的银行卡用户在密码设置环节存在较多问题,如:未及时修改初始密码,这种情况在单位集中办理工资卡业务中较为普遍,如果持卡人长时间不修改初始密码,银行卡一旦被盗或被伪造后,极易造成持卡人资金损失。另外,银行卡密码设置简单和长时间不更换密码,如以6个有规律的数字、生日、电话等为密码,就会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译。

(二)银行卡用户金融知识水平有限。按照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放银行卡时,应给持卡人发放《安全用卡须知》,提醒持卡人安全使用银行卡,在银行卡章程中或申请表中列明“用卡须知”的条款。有关媒体上也曝光了很多银行卡诈骗的案例,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的银行卡用户掉进被诈骗的陷阱。例如,仍有用户按不法分子张贴的非银行服务热线电话提示,“自觉”地将卡上存款转账到不法分子账户上。

(三)银行卡用户自我保护意识不高。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贪小便宜。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贪念一起,自然容易被骗。不得马虎大意,骗子一般都是“撒大网捕小鱼”,特别是发短信、打电话主动给钱、主动给账号要求汇款的,千万不得大意。

(四)银行卡信息管理不严。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持卡人的银行卡资料信息未经持卡人本人同意就复印给有关企业或个人,造成银行卡信息外泄;二是持卡人将银行卡与身份证放在一起,一旦银行卡丢失或被盗,便给不法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三是日常工作生活时,持卡人无意中将个人银行卡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四、防范银行卡诈骗的方法

(一)不断增强防范各类短信诈骗意识。目前银行卡取现以及消费的短信提醒业务,只有部分发卡银行开通,且正规的短信内容必定包括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或卡号的最后若干位数)及发卡行统一公布的全国通用的客服热线。由于发送虚假短信的不法分子并不知道持卡人的真正卡号,因此,虚假短信中不会包含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信息。

(二)不断增强安全用卡意识。尽管不法分子进行银行卡诈骗的手段不断变换,花样层出不穷,比如冒充中国银联、发卡银行、甚至公安机关等,采用短信、邮件、电话通知、信函等方式行骗,巧妙利用部分持卡人担心资金安全的焦虑心理完成作案。但是,识破这些银行卡骗术并非难事,只要持卡人认真阅读发卡银行提供的有关用卡使用说明和安全防范要求,具备基本的用卡常识,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银行卡账户信息,不要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诈骗分子就无计可施了。

(三)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议收到类似短信的持卡人,应及时向警方报案。如果对自己的银行卡消费确有疑问,应亲自到银行柜台办理,或者致电各发卡行的客服热线、中国银联客户服务热线等,在未经中国银联和发卡行客服中心核实前,请不要拨打任何人提供的陌生电话。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EB/OL].中国经济网, 2009-06-22.

[2] 打击银行卡诈骗犯罪,保护持卡人资金安全[EB/OL].大武夷新闻网,2009-08-25.

[3] 当前银行卡诈骗案件的新手段及防范[N].桂林晚报,2009-01.

上一篇:金融支持过度与我国房地产泡沫理论研究 下一篇: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发展状况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