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2 01:48:57

高职123工程物流管理论文

一、概念界定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通常为三年制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定位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管理等核心运作技能,熟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面向物流专业岗位从事一线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不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定位大体相同,除了强调德才要求和一线管理人员外,还会着眼于物流大类的某个细分,也即某个培养方向。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从根本上讲,课程体系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存在多种课程体系,如模块课程、多元整合课程、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和项目课程,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等。

(三)“123工程”

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有关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分解、整合为100个左右小型学习项目、20个左右中等规模和难度的学习项目、3个左右综合学习项目,即“123工程”。所有学习项目来自物流管理专业当前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来自企业实践和社会热点的部分内容。首先,“123工程”包含着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既包括“讲解——训练——考核”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重点的理念。其次,“123工程”是一个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按照完成学习项目所需时间、学习难度等分为三个层次,100个左右小型学习项目为第一层次,即“123工程”中的“1”,20个左右中等规模、难度的学习项目为第二层次,即“123工程”中的“2”,3个左右综合学习项目为第三层次,即“123工程”中的“3”,毕业之前,要求学生至少完成其中60%以上的学习项目。最后“,123工程”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基础。在“123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学习项目类别、学习领域范围等,将以上不同层次的学习项目重构为项目课程,最终构建新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从一门课的改革到课程体系的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单靠某一门课很难挑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对于物流专业这样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而且,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根本问题正在于课程设置,甚至被立项为“精品课程”的那门课本身就可能存在某种问题,从而形成了课程建设的悖论。

(二)生源质量的下降要求变革教育教学方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突出表现在文化课成绩,而物流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通常处于中等水平。这里并不否认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智力等,而是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的变化,并且根据这种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三)高职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所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是90%以上的高职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是不足40%(数据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的平均就业专业对口率,物流管理专业还略低于这一平均数。虽然学生未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就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这已经给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敲响了警钟,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何不在花了三年时间学习的专业领域就业?

(四)以123工程学习项目为依托

“123工程”实施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原有各门专业课程的技能点被碎片化、项目化,原本在不同课程中的技能点还被整合、扩展和延伸,非常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也利于学生举一反三,便于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来自企业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物流行业的社会热点看似放到那门课都可以,哪个老师都可以讲,其实这些问题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不同专业教师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出发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在123工程的框架之下,这些问题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学习项目,专业教师讲授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而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视野,因为物流的各个功能模块本身就存在效益背反的现象。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结果

(一)项目化的新课程体系

项目化的学习内容首先是按照项目所需学习时间长短和难度分为三个层次,这是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然后进一步设计各层次项目的归类方法与细分标准,笔者建议按照学习内容的载体、学习领域等两个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学习内容的载体分。可以分为设备操作类、设备观摩类、计算方法类、理论观点类、案例分析类、软件操作类、经营对抗类、顶岗实习类、调研类、填单制单类、基本技能类等。2.按照学习领域课题分。可以分为调研类项目课程、企业物流类项目课程、物流企业类项目课程、流程类项目课程、设计类项目课程等。无论按照哪种分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最终都要做到按同一标准分类时所有的项目不遗漏、不重叠,大小学习项目匹配;同时,同一项目课程中的各个学习项目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

(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由于改革过程伴随着不确定性,为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本文建议分四步实施,首先,将“123工程”课程体系与当年大二学生现有课程体系并轨实施,在原有课程体系学习和考核的基础上,同步将“123工程”学习项目的考核要求作为考核标准;其次,就“123工程”课程体系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并对实施方案和课程内容做出调整;第三,选定一个班级,全面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同时,设置参照班级,以便于期末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考察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根据比对结果,适时做出调整;第四,全面实施“123工程”课程体系,持续进行“123工程”学习项目的完善和更新。

(三)新课程体系的考评标准及考核方法

现实情况下,学生所就业的物流专业岗位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学生对不同职业岗位的学习程度可以有所不同,在有限时间、精力下,学生可以重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相对比较通用的专业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后,学生可以考虑放弃其中某一部分学习项目,某一门甚至某几门课,只要保证不同层次学习项目的总数达到60%以上,且保证通过。

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建议

(一)整合现有教学资源

1.师资。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也不例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现有师资情况,包括师资结构、研究方向、主讲内容等。每位老师应能够独立承担所有项目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配合承担所有项目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当然这一要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课程资源。首先明确新的项目课程与原有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等的关系,这也是重构项目课程得到专业教师鼎力支持、从而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为了便于改革的实施,可以先从专业技能特点明显的专业核心课程着手,逐步延伸至基础课和方向课,将其技能点纳入新的项目课程,此外,针对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完整的课程,还要制定相应的授课方案。3.实训资源。不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不同,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同,因而物流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实施新项目课程的时候,切不可照搬模仿,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条件好的,可以作加法,增加学习项目,条件一般的,可以作减法,学习项目内容不恰当的,也可以作相应调整,总之,不能离开现实条件。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1.转变途径。学习项目的设计离不开物流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打破原有的框架体系,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这也需要获得团队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笔者认为观念的转变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努力,一是借助外力转变,从校外请高职教育研究专家来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或者带领团队教师到兄弟院校那里求经取宝。二是自我转变,可以采取榜样示范、内部培养、教学体验等方式帮助教师转变观念。2.转变内容。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方面就可以讲得清楚的,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而不是考倒学生。因此如学生需要,可以向学生公开所有的题库。二是教师的角色更加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即学生是否通过了某个学习项目,其次才是教会学生。因此,极端情况下,某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申请讲解前直接开始考试,其实学生考试的过程也可以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三是专业教师的团队观念,不能只是上好某一门课,而对其他课程不闻不问,要知道,人的时间、精力、经历等都是有限的,单靠某位专业老师的努力是培养不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必须发挥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作用。四是学生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帮学生选择,甚至强迫学生选择,这主要体现在学习项目的选择方面。

(三)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改革是要打破常规的,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实施需要打破原有的一些工作做法,对原有教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必然给相关人员增加不小的工作量,这些都难免会引起教务管理部门的反感,甚至是否定。针对这一方面,首先需要得到各方面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他们能够为专业改革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做好与教务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沟通,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途径为他们争取正当权益,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此外,教学改革团队的教师必须要锐意改革、树立信心、坚守信念,力争尽善尽美的完成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四)学习项目的持续改进与更新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学习项目需要持续改建与更新,既包括每个学习项目的题库,也包括每个学习项目本身。要想学习项目有生命力和活力,就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持续更新。这是企业实践和物流行业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建议每年够淘汰约1%的学习项目,增加约2%的学习项目,修订约3%的学习项目,以保持学习项目体系的活力和生命力。

作者:周宁武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校安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下一篇:统一配送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