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法律思考

时间:2022-07-11 05:53:13

对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法律思考

提要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其核心问题,国内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其论述颇多,其中职工持股问题在近几年引起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中职工持股现状的思考,以期完善我国立法,鼓励并保障公司职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关键词:职工持股;职工参与;持股会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职工持股又称所有参与,是指职工通过持有公司股份成为其股东,并参加股东大会来行使其民主管理权利。这一制度起源于西方,一般被称为“职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是由美国律师路易斯・凯尔萨在六十年代最先提出的。可以说,职工持股制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它带来的制度创新意义和显著的实际效果则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职工持股计划是在美国为走出经济萧条时期,缓和劳资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理论依据是在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任何人不仅应该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还必须通过资本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础权利。凯尔萨认为,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既能鼓励公平又能促进增长的制度,使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两种收入,即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从而激发人民的创造性和责任感,否则社会将会因贫富不均而崩溃;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如果扩大资本所有权,也就是使普通劳动者广泛享有资本,成为企业的股东,会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职工持股参与实现了由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力占有资本的转化,为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所有权依据。目前,在我国实行职工持股的地区、企业及涉及的职工人数、资金量已有相当的规模。为了规范职工持股行为,使之健康发展,许多省市如上海、吉林、北京、江苏、天津等都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管理规定或实施办法,为职工持股的改革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近年来,许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也都采取了职工持股这种形式。随着这种激励制度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这种制度,避免出现新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明晰产权。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没有人格化,造成名义上国有、事实上所有者缺位,名义上是国有,实际上谁都不是主人,“人人有责,人人无责”的情况时有发生。职工持股使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其次,职工持股有利于建立企业新型的经营机制。由于职工拥有企业部分资产(股权),他们就会真正关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职工的行为目标就会更接近企业经营目标。然而,在实践中,企业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直接动因往往不仅仅是出于以上考虑。一部分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制度主要的目的是为职工谋取福利,这部分企业通常效益较好,通过职工持股分红可以合理合法地直接分享部分企业效益。部分企业推行职工持股主要是为了留住关键人才、稳定职工队伍。通过推行职工持股制度,并在持股数量上拉开差距,使这些人员有较多的股份,从而留住他们。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面临危机,特别是资金危机的企业,通过职工持股,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筹集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使职工产生凝聚力,与企业共渡难关。总之,尽管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理论上讲是为了明晰产权,转换经营机制,但实践中各个企业有其不同的目的,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是否需要和怎样推行这项制度。

二、职工持股的比例

对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的企业,职工持股比例应较大,达到超过50%的比例。对于规模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职工持股的比例不应超过50%,但也不能太小,如小于30%。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职工人数较小,易于产生主导性意见,职工持股控股,可以使职工能真正体验到是“企业主人”,激励作用很大,因此对企业发展较为有利。在我国推行职工持股制度较早的深圳,员工持股比例划分为三档:企业中股本在5,000万~2亿元的,职工持股比例可占35%左右,1,000万~5,000万元的,可以到49%,100万元以下的,可以50%以上,笔者认为基本上是合理的,可以作为参考。

三、职工股的资金来源

从职工股本身含义看,职工股应指职工用现金出资认购的股份。在美国,职工股一般交托管机构管理。通常的做法是,由公司向银行贷款交托管机构,或公司担保由托管机构向银行贷款。托管机构以此贷款购买公司股份以后,托管机构以从公司分得的红利偿还贷款本息,偿还完以后,股份即为职工持有。从我国部分试点企业的做法看,职工股资金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职工现金出资认购,一部分为企业替职工贷款认购,即类似于美国公司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企业将工资结余、福利费、公益金等量化,无偿配送给职工。应该说,这部分资产本就属于职工,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但笔者认为,首先这部分的比例不宜过大(如超过50%)。因为配送比例过大,会弱化职工股的激励作用;其次,配送的股份,职工应该只有分红权,没有所有权,在职工离开企业时,由企业按照一定的折价原则(如每股净资产)收回。

四、职工持股会的地位和作用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发现,职工持股的一个关键性的机构就是职持股会,也即美国公司在实行ESOP中的托管机构。从各地制定的职工持股试点办法和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看,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设立了职工持股会。尽管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各地在试点办法中对职工持股会的定位基本上是一致的:是社团法人,是工会下属的从事内部职工股管理的组织,代表职工行使股东权利。笔者的观点是,设立职工持股会是管理职工股的一种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组织形式。设立职工持股会可以避免《公司法》中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限制,但并不是为了有效管理职工持股而必须采取的组织安排。结论是:在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且职工人数较多(超过《公司法》最多50个股东的限制),则应该设立职工持股会,作为一个法人股东,统一代表职工行使出资人权利;而如果职工人数少于50人,或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则职工完全可以直接作为自然人股东。

笔者认为,在我国职工持股不仅具有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而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职工的监督比股东监督更为有效。利用职工持股这一管理模式,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安徽电建一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布莱尔著.张荣刚译.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

[2]杨瑞龙,周业安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王保树.职工持股会的法构造与立法选择.法商研究,2001.4.

[4]王斌著.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国际比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5]邵秉仁.我国实行职工持股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经济界,2001.2.

上一篇:石家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TRIPS协议第31条修正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