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困扰全球

时间:2022-07-11 02:12:23

青年就业困扰全球

世界银行日前公布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题为《发展与下一代》,该报告主编、世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吉米内兹称,现在中国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难早已是全球性问题。

现状扫描

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世界就业趋势》的报告表明,全球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占1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的25%,而他们的失业人数却占全球1.86亿失业总人数的47%。其中在亚太地区,青年失业人数比成年失业人数高出四倍。这表明,青年人较成年人更难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许多青年人由于从事非自愿性的非全日制工作、临时(短期)工作或生产率不足的工作而处于就业不足状态。

对于已经就业的青年劳动者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就业经历,通常只能在非正规经济中工作。这些青年劳动者无法得到体面的工作,其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并且不享有社会保险、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甚至在全世界有5900万年龄在15岁至18岁之间的青年还从事着危险的工作。

在青年群体中,青年妇女的失业问题比男性更为严重,尤其是在南部非洲,其青年失业率的性别差距达到了35%。由于女性接受教育机会有限,她们往往在一些非正规经济中就业。

首先,教育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青年就业率的下降。在1993年至2003年期间,全球青年人的劳动力参与 率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由于在校青年人数的增加,他们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推迟了就业。

其次,教育体制是否适合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到青年就业率。很多发达国家通过升学减少青年失业,但在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扩充,并没有和“体面劳动”同步成长,反而造成高学历者更容易失业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职业方向不明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职业学校、技术类学校未受到重视,致使其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脱节,导致大批毕业生在求职时处于困境当中。

再次,不同的学习方式也对就业产生影响。在许多国家,女孩在学校的表现要优于男孩,但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除了性别差异外,很多女学生往往更专注于传统学科的学习,而这些学科并没有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造成了女性青年就业难于男性的局面。

当前,全球青年人数面临上升趋势,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到2015年将有6.6亿青年人进入到劳动力大军中,这比2003年青年劳动力队伍的人数增加了7.5%。而200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仅在中东和北美地区,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局势,就必须在2020年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然而很多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通过正规部门增加对青年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有限,导致青年失业率上升。另外,非正规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低就业岗位,导致青年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差,工作不稳定。

对于初次就业的青年而言,其竞争力有赖于在校期间的培养。而一部分青年人在校学习期间并不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并不理想,因而在求职过程中难以脱颖而出,顺利获得工作。

而对于那些已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者,相比于其他劳动者,他们接受企业的培训投资更少,因此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职业技能有限,这使得青年劳动者并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而当劳动者被解雇后,其经济补偿金以工作年限为计算标准,时限越短,补偿越少,因此,解雇青年劳动者的成本要低于成年劳动者。当企业面临困境时,青年人便成为最易失业的人群。

促进就业

发展中国家教育体制对青年就业的束缚,仍然有待于从教育入手。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下一代》中指出,教育水平的提高无疑提供了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因此,各国相应的对策不是减少教育,而是通过公共政策增加就业机会。世界银行认为,通过教育改善青年人的就业状况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重视教育质量。很多国家在扩大教育规模时却忽视了教育质量,出现了入学率提高而教育成果上不去的现象。重视教育质量,应对教育结果加以考核,通过实行标准化考试来检验教育的结果。此外,培训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学校管理者对家长、学生和当地社会的责任感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其次,应考虑终身教育制度,而不是进行互相独立的学前、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体系。青年人的劳动力素质并不只在大学中形成,与其少年时的教育密不可分。有些国家丰富的学前教育计划表明,学生在上学之后往往有更好的考试成绩。而当青年人完成学业,也不意味着其学习生涯的结束,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应允许他们继续留在学校,留校期间,通过建立失业青年中心,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度过求职阶段。

再次,应使教育满足更高层次技能的需求。即使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果学生的技能并不适应企业需要,那么即使是高学历人群,也会有很高的失业率。因此,很多国家正在重新修订课程,强调实用性的思维和行为技能,加强学术和职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来满足雇主的要求。

信息与指导

提供青年就业的信息与指导是帮助青年人就业的有效手段。

首先,把握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促进青年就业的前提。在国际层面上,国际劳工局通过完善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调查,收集不同国家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青年人抱负的信息,为各国政府的青年就业政策和技术咨询带来最新信息。在国家层面上,各国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并通过获取雇主的需求信息及时地调整职业培训的内容。在微观层面上,则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供需信息平台,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最新信息来增加介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并减少失业的持续时间。

对青年就业进行指导也是各个层面需要努力的内容。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三方会议拟定国家青年就业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动员和帮助成员国对青年就业采取行动。各国政府相关部门需做好对青年就业的宏观调控,具体落实上,政府应与学校共同协商确立总体发展目标,并制定计划。在微观层面,学校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

由于当前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往往以兼职为主,队伍稳定性差。因此,建立良好的高校就业指导制度,拥有专业的职业发展辅导和职业咨询队伍是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创造良好的自我创业环境。青年人可通过自我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但青年人在获取资金以及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络的途径往往是有限的,需要国家对此提供帮助。

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年人创业的资金问题。此外,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并提供项目开发的机会,促进大学生建立自己的创业网络渠道。最后,政府在申请、登记、审批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通过后续措施来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的成功。

制定青年就业的相关法律。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针对青年就业的法律,例如,在亚洲,韩国颁布了降低青年失业的特别法,该法将临时实施至2008年;在欧洲,法国于1997年颁布了关于青年就业发展法,2002年又颁布了另一项有关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法律。这些国家不仅依据法律促进青年就业,而且出台了广泛的措施,落实立法规定。还有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禁止年龄歧视,例如,澳大利亚、法国、芬兰都通过或修订了有关年龄歧视的立法。

促进青年就业是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各国可以通过双边或多边事务加强交流。另外促进国际移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机会,扩大了青年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选择范围。(摘自《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哪些人将是职场“飘”一族 下一篇:农十二师搬迁引发地价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