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诊断及策略

时间:2022-07-11 02:06:22

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诊断及策略

【摘要】课外阅读要想真正受到学生欢迎,要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学校作为实施主体要为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保障,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构建合理有效的阅读机制,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家庭也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 课外阅读学校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引:“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1]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别眼看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另一种看法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感知、情感、想像、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2]简而言之,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

二、对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学校、家庭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对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缺乏正确的指导。学校家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匮乏。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不稳定。

三、构建与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体系

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有效配合,为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创造条件。学校是实施的主体,而家庭因素是课外阅读得以实施的强有力的保障。

1、家庭创设有利的条件助阅读。

(1)利用家长学校,家校联合,形成共识。

(2)建立家庭书柜,循序渐进,扩充读物。

(3)形成家访制度,家校沟通,增进交流。

2、学校提供保障兴阅读。

(1)营造书香校园,烘托阅读氛围。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了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新教育实验倡导人朱永新教授提出:学校首先是一个器物化的环境。它的绿化、设施、技术、建筑等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相反都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折射着人的价值追求、审美趣味、思想方式,彰显出特定的文化意味。改善学校环境设施,提高教育现代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应当在学校的器物世界里灌注一种精神的、人文的气息,这样才能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焕发无与伦比的教育魅力。[4]

(2)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切实为学生服务。要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基本原则,“以用为主”、“主动服务”。每天开放学校图书室,广泛实行开架借阅,大范围地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让学生可以天天到阅览室,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3)班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课外读物资源,班级可建立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已的一部分藏书搬到这里,在图书角与同学互换课外读物,实现资源共享。

(4)减轻课业负担,保证阅读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3]学校可以规定每天中午13:3014:00为学生的午间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排除一切干扰,尽情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5)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确保学生绿色阅读。如何选择读物,不仅影响着学生读书的兴趣,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读书的效果。

3、教师科学指导促阅读。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4、活动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构建课外阅读指导体系过程中,学生所享受的主要是阅读本身带来的愉悦感。为此,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体验愉悦提供平台。

(1)低年段读写绘结合。在低年级(小学2-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结合的方法,让低年段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

(2)阅读课程开设。在学校内开设晨诵、午读课程,让课外阅读系统走进课堂。晨间诵诗的目的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整个小学阶段的晨间诵读让儿童在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的同时,感受诗歌所传达的优美及音乐感。

午间阅读属于儿童自己的童年书籍。不同的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教师要从的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的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同时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3)名著研读。名家名著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历久不衰,对这些作品进行研读、挖掘、涵咏,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除了在各班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之外,学校还不定期地组织名著研读讲座,邀请专家指点学生如何读懂、读透这些书。

(4)好书推荐。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朋友,将朋友介绍给大家,也是一种快乐。

(5)读书征文,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既学知识,也学做人。学有所得,不亦乐乎?因此,学校定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读书心得记录下来,与人交流。

(6)课本剧表演。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学生从阅读的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剧本,组织剧团,自导自演,将平面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场景,在此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永,《文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朱永新,《新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上一篇:有效创设情境,提高课堂质量 下一篇:如何对小学生习作进行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