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中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2-07-11 10:01:56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中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选择

一、引言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而跨国经营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导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企业不断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从而使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或更高的投资回报。本文将从当前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问题和障碍出发探讨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二、影响当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

民营企业经济管理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短期行为严重,无长远眼光,具体表现为重产量轻质量,认为数量是第一位的,有数量就有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其次表现为重生产轻技术和管理,许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常常愿意投资一些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而不愿意也不舍得将资金用于短时期内不可能见效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设备改造上,致使产品老化,缺乏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

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和一整套机制,包括人才获取机制、人才成长环境、激励机制、内部民主和沟通渠道畅通。创新离不开人才,但民营企业往往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场开发、管理运作等方面的人员。同时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管理的不善,技术型员工流动性很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管理和创新机制。此外,民营企业对科技开发与创新投入较少,自主创新意识薄弱,这势必严重影响其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活动。

(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尚需加强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申请和维护专利都要收费,专利保护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企业保护专利维权费用太高,再加上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还处于劣势,我国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比较缺乏专利战略,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然而,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外跨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更需要知识产权的支撑,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否则,很容易陷入国外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陷阱。

(四)民营企业的文化凝聚力不强

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是其成员对于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当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被成员共同认可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成员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参与企业事务,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科学管理,特别是企业文化的管理,比较重视职工的物质需要,而普遍忽视职工的精神和社会需要,加之职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导致民营企业职工的稳定性差,企业的凝聚力相对较薄弱。

当前,国际范围内各大跨国公司的竞争都在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展开,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务必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核心是培育别人所没有或力所不及的能力,这是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因此,笔者认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R&D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组织管理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和企业文化凝聚力等六个构成要素的培育与优化。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利润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能力。R&D能力是企业不断的积累、整合和完善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获取企业核心竞争技术的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发展全球性的销售网络的市场竞争力。核心组织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适应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独特的、科学的、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能力。规模扩张能力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规模优势的能力。文化凝聚力是企业以独特的文化品牌来团结职工队伍奋进向上的能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如图所示。

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选择

基于上述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构建,民营企业只要在战略管理能力、R&D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组织管理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和企业文化凝聚力等方面进行培育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组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发民营企业的竞争活力

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基础。它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体制转换机制,激发企业自身提高竞争力的内动力。例如,作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之一的正泰集团,为逐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方面抓住了三个基本点: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过工厂制、公司制、集团制、控制集团制四个阶段的发展,建立起易于公司管理的体制和以集团公司为投资中心、以专业公司为利润中心、以生产公司为成本中心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二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以适应规模扩大化、资产社会化、股权分散化、专业知识化。三是健全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完善经理层的激励制约机制,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制度,尝试股份期权制度,将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经营机制更加规范、更具活力。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民营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竞争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经济时代,谁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拥有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越多,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可以抢占市场先机,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掌握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才能促进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附加值,才能改进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形象,从而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构筑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完善营销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实力

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常见方式的是低价销售,但这种最为简单原始的营销策略很难构筑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反倾销日益严重的今天还容易遭受别国的反倾销。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谋求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只有将企业生产的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的送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才可能在维持既有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出新的市场。如我国海尔集团在近年来跨国经营的成功就得益于其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

(四)塑造文化创新,打造民营企业竞争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可以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现在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我国民营企业传统的“小农思想”“近亲繁殖”模式是跨国经营的大忌,国际市场文化多元、各异、生活习惯不同,企业只有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国际化人才,才可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因此,如何使这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性人才在认同企业既有经营思想同时,又能创造性地融合当地文化习俗是民营企业确立跨国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这些都有赖于企业全体员工持之以恒的努力。

总之,民营企业能否在跨国经营中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培育企业的R&D能力、营销能力、文化凝聚力等核心能力。只有着眼于此,通过不断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只要在核心竞争力形成上做出重大创新,那么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温州大学商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上一篇:内蒙古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构想 下一篇:经济发达省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