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1 08:47:08

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以其新颖的教学形式、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越来越受到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肯定。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课堂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协作等方式完成这些具体的任务来吸收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它将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下面具体谈谈任务驱动模式的步骤和设计原则。

一、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1.创设情境

创设有价值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具体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联想,使学习变得直观性和形象化,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2.设计任务

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建构新知识,是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特征。在创设的情境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多个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或问题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些任务的提出可以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动他们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提出任务或问题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完成或解决面临的任务或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已的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后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对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2.趣味性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始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兴趣为导向,以实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3.拓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基础,设计出能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解决的具有一定拓展空间的任务。设计出的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4.科学教育性

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内容的结构体系,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科学地设计,由浅入深、合理安排。另外,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要注意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以体现任务的教育性。

5.与其他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大的趋势。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精心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终生受用。

上一篇: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 下一篇:“喜”中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