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现存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11 05:17:30

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现存问题及建议

深圳市龙华新区现有中小学56所,在校学生人数10.8万人,近两年教育总量发展迅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到2015年,新区将新建公办学校7所,改扩建7所学校,计划增加公办学位2.3万余个。新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在校青少年的教育、服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和改变。

一、龙华新区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有老师、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服务,已形成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问题复杂化,在校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存在越来越多样性的需求,并需要不断地改进,在校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亟需除老师以外的专业人士的引导和帮助。

新区各学校都为学生免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社团等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课余学习艺术、体育,也可巩固学业,但仍然会出现学生放学时间远早于父母下班时间等学生无人监管的情况,所以急需一些校外的活动场所提供给放学后或在假期中的青少年,现存的学生托管机构鱼龙混杂,或无牌无证、收费无监管,或设施设备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从2012年起深圳市文明办在新区设立了一个社区“四点半学校”,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在新区设立了5个“学校少年宫”,但缺口仍然巨大。

新区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为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做了很多努力,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新区仍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青少年成长服务不均衡等情况,体现在公办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力量都比民办学校好,优质学位供给存在区域差别,部分区域非常紧张而部分区域却存在不满额等方面。

青少年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的相互作用,但现阶段除社会服务资源缺乏外,青少年家庭教育也是缺乏跟踪和科学指导,教育主管部门曾组织过多次家庭教育宣传、咨询等,但由于未形成常态化活动,家庭教育辅导讲师大部分是在职教师,无固定专业人士参与,加之新区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等原因,家庭教育一直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区内特殊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学校安排他们随班就读,安排最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辅导他们,并为孩子家长提供了陪读、不定期查看等服务,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任课老师无持续的专业指导、学校缺乏编制设专人负责特殊儿童教育、中小学学业衔接等问题,出现了教职员工作量大、孩子未得到最佳辅导、中小学特殊教育脱节等情况。

二、关于龙华新区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的几点建议

开展社会公益机构进校园活动,如社区中心进校园、青年组织进校园、社工进校园等,不断开拓在校青少年成长服务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指引,提高其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辅导及个案跟踪等专业服务,共同促进在校青少年健康成长,又有效连结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

联合企业、社会机构、社区等,开设公益学生托管机构,如社区“四点半学校”和“学校少年宫”等,提供午托、晚托、课外活动辅导等公益服务,解决部分孩子放学后、假期无人看管的实际困难,并将学生公益托管机构作为一个社区平台,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调动起社区“五老”及社会各种力量去关爱在校青少年成长。

加大力度开展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辅导,通过驻校社工等专业人员,对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采取家访、电访、邀访等方式进行沟通,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给予家长更多专业的辅导意见,有针对性的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增加家校互动的途径。

通过社会机构力量创新学校德育模式,提高实效。加强学校行政、教师的培训,通过社工等专业人员与教师们的合作交流,教师们可学习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适当运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利用社会机构与学生平等友好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走进社会等体验式学习,获得与课本内容不一样的经历,也可对偏常生进行持续的跟踪、指导与帮助,又能从学生处获得许多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及对学校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更好的服务学生的良性循环。

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加强特殊儿童的服务,运用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开展与普通教育结合的融合教育,帮助特殊儿童获得社会支持,融入主流社会,为特殊儿童成长成才助力。

上一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愉快凝力教学法能有效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