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课堂理念下中小学英语测评研究

时间:2022-07-10 08:13:08

基于道德课堂理念下中小学英语测评研究

摘 要: 道德课堂是以“温情、开放、合作、分享”为特征,采用体验式目标启动双向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智慧展示、能力发展、情感交融、人性养育的殿堂。传统考试作为监控和促进教学过程的行为,有种种不足。本文从两则真实的教学案例“传统考试”与“开放型考试”的分析入手,客观论证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开放型考试是一种较科学的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考评模式。

关键词:道德课堂 开放测试 测试时间 测试内容 测试情景

目前,测试作为监控和促进教学过程的行为,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据。但测试有其种种不足,正如新加坡南洋大学范良火教授所言:测试的内容是容易测试的东西,而不一定是重要的;测试往往考学生记忆的东西,而不是理解的东西;测试更多地关注学生测试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书面测试完全忽视情感领域,如兴趣、欣赏、态度、毅力、合作等。以下两个教学案例是我们近两年的做法,或许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案例一:(传统测试模式)“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教师的角色:“警察”,巡视员,权威、独断,学生学习时的局外人。

学生的角色:“小偷”,被动接受别人的监督,思维单一,甚至停滞不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

测试形式:采用教师传统的做法,发试卷,教师监考,让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成任务。学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不允许左顾右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受到约束,思维实际上也受到约束。

效果:优秀生心情愉悦地完成任务;中等生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在较为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后进生则在极其无奈、郁闷的情景下无聊、消极地上完一节课,最终一无所获。教师除了监督不让学生作弊以外,无事可做,根本不了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出现困难,遇到什么困难,因为教师要的是学生的真实成绩,这时教师和学生都特别自私,这样的测试课实际上教师和学生的收获甚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在浪费时间。

评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亲力亲为,因为要了解真实的情况,教师在批改完之后往往会针对学生在试卷上出现的错误自己讲解,或让学生讲解。这时教师会发现学生错的很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讲,结果一节课忙得手忙脚乱,优秀生不用听,中等生被动地接受,但后进生因为不会,被迫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地记笔记,课下由于无时间巩固复习,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他们不是在用脑思考,在用心学习,而是在完全按照老师的指令做事。这样的评讲课收效甚微。

案例二:(开放型测试)我的课堂我做主,天下无贼,和谐相处。

学生的角色: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主、自由(思想、行为)。

教师的角色:顾问、帮手、朋友,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测试形式:采用的方法是把学生按照优、良、中、后进分成四个层次,然后按照优(1号)、良(2号)、中(3号)、后进(4号)的原则,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学生,1号为组长,组长带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若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问教师,老师可以讲,也可以不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大大节省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效果信息的时间。最后教师每个小组只收1份试卷即可。要求在评讲课上尽量3、4号讲解(因为加分多),3、4号不会的1、2号补充,但本组得分就会减少。

效果:后进生终于有事干,有机会表现,不会再消极无奈地等待,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同伴的帮助下学到、学会一定的知识,同时在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学习,优秀生则在帮助后进生的同时,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会合作,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有生成的东西,不再浪费时间,后进生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评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求各小组分工完成,给小组加分奖励,条件是:4号(后进生)讲解加4分,3号(中下等)讲解加3分,2号(中等或中上等)讲解加2分,1号(优等生)讲解加1分,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的积极性。后进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与利益会在测试课上认真学习。评讲课上极力争取,精心评讲,这样优秀生的责任感增强,全组学生的荣誉感增强,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增强,同时后进生又产生成就感。只有在学生不断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才能科学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课,教师轻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主动参与学习。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上两则案例说明,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一个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关于测试,我们不妨有选择性地尝试做出以下改变。

第一,考试时间的开放(通常一周之内最好)。教师可以把试题提前发给学生,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把考试作为让孩子自主体验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给他更多的自主空间,把考试作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二,考试内容的开放,可以查资料,可以看书。一位老师考试前告诉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看书,第一次他允许学生看10页,第二次他允许学生看5页,第三次他只允许学生看1页,最后他告诉学生什么也不能看。这位老师的做法实际上让学生学会了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不断缩短看书时间,让学生在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学会查找重点,慢慢学会学习。这位老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没有死死地盯着学生的分数,抓住结果不放,而是以更人性化、更科学、更灵活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三,考试情景的开放。考试可以采用同伴互助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甚至教师可以参与,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应让教育服务时代,服务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更多的方法、更好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湘蓉,薛根生,余同生.我们就这样实施新课程.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3]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及幼儿园指导策略 下一篇:中学美术教材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