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

时间:2022-07-10 10:58:09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角度

角度一: 赏析内容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诗歌鉴赏的基点,也是对情感的领会和把握。因此,诗歌鉴赏题较多地涉及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考查角度可以从整体内容着眼分析诗歌情感,2007年有福建卷、湖南卷、江苏卷、重庆卷、湖北卷、浙江卷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了明确的考查。此外,还可以从情与景的关系中去赏析情感,如2007年的上海卷、天津卷等。

【典型考题】(2007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

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指点迷津】赏析思想情感即品赏诗意和诗情。回答赏析思想情感类的问题,首先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在理解全诗内容和立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作者、注释及文中有关表露思想感情的句子加以分析。其次,要关注形象、画面及一些重点词语,找到它们与情感抒发的联系点。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实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此外,要看清题干要求,做到“答为所问”,有的放矢。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表达了……的情意”等句式。

【参考答案】颔联:①“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②“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③“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①“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②“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离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③“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角度二: 赏析构思艺术

构思是诗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是整个诗歌创作诸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诗歌构思艺术包括谋篇布局、层次安排、前后照应、角度切入等等,对构思艺术的考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奇妙魅力和诗人的独具匠心。构思艺术讲究精美、新颖、巧妙,高考中的诗歌鉴赏也大都从这些方面进行命题,考查考生实际的诗歌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2007年的江苏卷“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还有北京卷、四川卷、上海卷等都考查了这方面的内容。

【典型考题】(2007年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指点迷津】鉴赏诗歌构思艺术,主要把握其在谋篇布局、层次安排、前后照应、角度切入等方面的特色,理清景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与人、时间与空间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甚至还包括形象怎样描写,气氛怎样渲染,情景如何交融,虚实如何转化,显隐怎样结合,起承转合怎样安排,韵律和节奏怎样运用等一系列细节问题。鉴赏诗歌构思艺术,要特别注意感受诗歌的精练、新颖和工巧的审美魅力。

【参考答案】8.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角度三: 诗歌对比鉴赏

比较阅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比较阅读的能力,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鉴赏水平。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较多地运用这种方式命题。2007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这种形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比较阅读主要有两类,一是不同作品的比较,二是同一诗人的不同诗句的比较和不同诗人的相关诗句的比较。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对意境营造的领会等方面的比较。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也有综合比较等等。如2007年浙江卷是意象、表现手法和语言的比较,重庆卷是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辽宁卷主要是意境的比较,而江西卷则是思想感情和写作角度的综合比较。

【典型考题】(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指点迷津】对比鉴赏就是将内容或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异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认真阅读题干要求,从题目所提供的赏析角度去阅读文本,抓住关键点,分析异同点。同时,比较阅读时还要注意“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然后加以归纳总结。但重心都要落到对比点上去,回答时应该注意从诗中找到具体的依据,最后的表述要完整,重点要突出。

【参考答案】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芜。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角度四: 针对诗论评析

诗论评析,主要是指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命题难度较大,它比一般的诗歌鉴赏题多了一道程序,那就是首先要读懂别人的诗论评析,然后自己进行评析。设题角度主要有三类:一是考生是否同意前人的评论,请说明理由;二是在前人的几种观点中,考生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三是请结合诗歌实际,具体阐述前人的某个观点。

【典型考题】(2007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采采,薄言②采之。

采采,薄言有③之。

采采,薄言掇④之。

采采,薄言捋⑤之。

采采,薄言⑥之。

采采,薄言礻颉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fúyí),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xié):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时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指点迷津】此题在题目设计上有一个特点,便是在题干中首先引出了前人的评论,即: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应首先关注题干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去揣摩诗意,描述诗中景象,这样基本的答题方向应该明确了。回答诗论评析类题,需要注意三点:①要吃透诗论涵义。从诗论的内容或性质看,无非两类,一种是包括某个文学概念、某种文艺观点在内的一般性论述,一种是直指具体诗歌内容、手法、语言之妙的针对性评论。②要了解诗论的暗示性和指向性。不论是哪种诗论,往往都能从内容、形式,或是主题、技法、形象、语言等方面为我们提供赏析视角。③要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合情合理的评析,注意针对性和严密性,能够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思即给满分,要点不全者酌情扣1~2分,与这三个要点无关的回答不得分)

除以上阐述的四大命题角度外,我们还可以总结出的命题角度有:角度五,赏析关键字词;角度六,赏析手法技巧;角度七,赏析意象意境;角度八,赏析语言风格;角度九,表明观点态度;角度十,赏析有关诗句;等等。因本期主打专题另有专文探讨,这几个方面不再赘述。其实,只要我们充分备考,细心应对,无论高考从哪方面命题,我们都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上一篇:古诗语言鉴赏四辨 下一篇:左眼流泪,右眼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