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才德全面发展

时间:2022-07-10 10:28:01

情感教学,才德全面发展

摘 要:叛逆是初中生的特有行为,如何消除叛逆,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学会情感教学,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情感动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消除叛逆 情感教学 融入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07-01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特有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急躁,它和中学生的年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方式。从本质上讲,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作用下,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厌学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是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主要原因是教学时不顾及学生能否接受适应,大量灌输,使学生不能接受,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采取排斥态度,从而拒绝接受本来就能够接受的东西。由于对学生的教育无限制地重复致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形成消极的态度产生厌学的行为,形成叛逆心理。

如何消除这些问题,是一名老师应该做的一部分。老师们应该重新确立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对有叛逆心理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采取空谈的方法,更不能压制,否则,我们的教育活动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会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得更为严重。司马光曾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谦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上小学起,我们就接触思想品德课,讲的都是一些粗浅的小故事,但这些小故事中都蕴含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小故事中的人和事,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去感知故事的内涵和用意。当然,在讲这些故事时,其中就有很多技巧,就得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初中生更是如此,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即便再大,在我们面前仍是孩子,并且是一些自以为是已经长大的孩子。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如果只站在三尺讲台上侃侃其谈,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能是劳而无功,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我们必须放下老师的架子,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参与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我们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时,可以通过媒体播放两种片段:一种是健康向上的,如:中学生助人为乐的、尊老爱幼的、保护环境、争做社会好市民等等;另一种是打架斗殴、虐待老人、欺负小孩、抢劫诈骗、迷于网吧等等。然后和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愉悦的交流气氛中,用心去感悟以上行为的好坏,自然收到了思想教育,他们一定会在交流过程中明辨是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情感体验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真正意识到做人的道理,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生品质。

那么,何为情感教学?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如何去做。在2003年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鱼霞在《情感》一书中说到:“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康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朱小蔓教授对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是这样说的:“所谓情感教学,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以让学生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更换新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考虑学生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和运用人的情感因素,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求,培育学生的学习激情,兴趣。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在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所传授的知识深入浅出,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另外也要注重把理性情感融入到感性情感之中。感性情感和理性情感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理性认识是感性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的丰富、越深刻,情感就会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作用于推动和加深人情感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错误的或肤浅的情感;从而使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知情交融,情理通达,认识自我。

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与学生互动,与时俱进,增强互相交流,增加趣味性,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中更进一步,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成长。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积极态度为首要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以情感动学生,教师在情感教学中应以思想政治教学为根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以快乐为前奏,形成融洽的情感基础,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情感教学实施的主体,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情感教学,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

[2] 杨恭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3):75-76.

[3]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106.

[4]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7.

上一篇:浅析班主任工作中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