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女装消费特点与趋势

时间:2022-07-10 09:02:18

我国当代女装消费特点与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发展,女性服装消费趋势也越来越强劲。本文从我国当代女性服装市场的热点分析入手,并剖析了女装的消费主体,为企业实施应对策略提供借鉴与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服装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女装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性增长。本文从当代女装的市场发展情况,通过当代女性服装消费的趋势进行调研、分析,从而为推动当代女性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我国当代女性服装的市场发展情况及特点

随着当代女性的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服装业显露出大更的发展空间。自2005年以来,我国女装服务业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图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女性服装业的增长情况。由下图可知,2005年~2007年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到2008年时,稍微出现下降,经分析,这可能是与世界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关系,2009~2012年又出现明显增长。女装生产量的逐年上升,为服装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具体而言,我国女装业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区域化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集约化程度逐渐提升,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产品设计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时尚感较强等。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才能使中国女装业成为一个整体,更好地发展壮大。

2 . 个性化

追求个性和品味已成为当今女性着装的主流趋势。摆脱了传统束缚的中国女性正以新的姿态扮演着社会角色,服装成为表达个性及自我追求的主要媒介。所以说,明确的品牌个性风格是中国女装发展的根本方向。

3. 国际化

凭借劳动力低廉的优势,我国女装业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外贸加工和“贴牌”生产规模的扩大,融合国外先进女装设计理念及经营策略,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国女装出口的显著特征。

女装消费主体分析

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本土品牌女装与女性衣着需要比较相符,由于年龄、经济地位不同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女性对着装有不同的需求,这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分化。现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涌现出一批批中老年消费者,给服装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商机。但是,我国关于老年、中年等年龄段的个性女装货源不足,多数消费者难以买到自己满意的衣服,当前在市场中平排名前十的女装品牌基本上都是年轻女性的服装,无论是尺寸、款式都与中老年女性不相符。

1. 主要消费阶层

(1) 名牌女装消费群:主要包括外企工作人员、演艺界名人、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总人数的0.61%,消费量却占到3%。

(2) 中档服装消费层: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农村的富裕户,各约占城市人口的60%和农村人口的20%。

(3) 低档服装消费层:主要是城镇中的低收入者、失业人员以及农村主要人口,约占城镇人口的25%,在农村约占60%。

2. 主要消费年龄层

(1) 15岁~25岁消费群:主要是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女性,经济上大都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这群人对服装的追求标准主要是在流行和新颖性上,是更换服装最快的一群,她们对品牌女装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无力购买,是品牌女装的潜在消费群。

(2) 25岁一45岁:该年龄层女性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生活的品质,注重文化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对服装的要求也比较高。这群人是品牌女装的主要消费群[3]。

(3) 46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该消费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再占主导地位,经济收入处于衰退,对服装的要求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4]。

女装消费趋势及企业策略

当前,女性着装的新主题是追求美和展现个性。近年来,女性消费者们呈现出了个性化、休闲化、多样化、时装化和品牌化的穿衣特点。特别对于白领们,因其经济基础和消费品味良好,她们更中意能展现个性、有休闲气质、时髦以及名牌服装。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女装消费市场会有两类趋向:第一类,一些名牌的销售额会不同程度上提升;另一类,中低档消费会朝着中档消费方向转变。服装企业应根据女性消费不断变化的趋势,首先要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予以全面考虑,充分分析自己的消费群体,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其次,女装企业必须树立起品牌意识。应以努力满足目标消费群体需求为前提,创造自有品牌,营造个性化的品牌文化,才能推动品牌的快速发展。

结 论

总之,当前我国女装发展势头较好,每年均出现了稳定的增长。然而,中国女装与世界发达国家女装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女装要朝着个性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真正与世界接轨,并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中国女装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上一篇:师资调配和教育体制改革对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意... 下一篇:摭谈言外之意的平实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