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

时间:2022-07-10 08:19:21

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集逻辑性与想象力于一体,融感性与理性为一身的学科。在授课实践中诸如滑轮、电功率等难点内容的授课为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因而,应对此类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减少学生的出错率。文章在篇首段落阐释了教学难点探究及应对的重要性,进而对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予以逐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物理教学难点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难点 应对方法

一、教学难点探究及应对的重要性

1、教学难点探究及应对有助于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现有初中物理授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一成不变的课前引导内容。此种授课内容的选取为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对许多重点、难点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开展教学难点探究及应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发性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探究及应对是教学实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在选用人才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选用具有上进心和求知欲的人才。中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达到问题的深入探究层面,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理解重点、难点内容的核心,理应积极开展教学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究。

3、教学难点探究及应对是其他课程学习的推动

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这种能力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助力和推动效果,因此,在中学物理的授课环节开展教学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究对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显著的推动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分析

1、难点1——摩擦力[1]

初中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解大都局限在“摩擦力同接触面压力以及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选择“鞋底花纹”事例。鞋底花纹的目的是增强摩擦,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却很少涉及。鞋底花纹减少了鞋底同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但粗糙程度保持不变,这同学生的认识形成了冲击。事实上,鞋底花纹主要在于雨天防滑,即花纹间隙能够将鞋底同地面间的雨水除掉,确保二者间形成有效解除,确保充分的摩擦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摩擦力教学时,应加以重点解释,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2、难点2——滑轮

对于滑轮内容而言,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无障碍的掌握定滑轮的相关知识,然而对于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相关知识却存在阻力。在动滑轮一课,依照教师的带领演示,学生能够清楚的捕捉到“动滑轮的重量由两条绳子承担”这一信息,从而能够得出下述结论:在将一切外在因素忽略不计的情况下,(1)通过动滑轮工作能够减少一半的力量施加,也就是说G=F/2;(2)施力作用点的位移为物移的二倍,也就是说S=2h。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上述实践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但是,对于空间感较为欠缺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将动滑轮的实验结论同定滑轮的结论相互混淆。因此,教师在开展滑轮教学时,应加以重点解释,避免错误的发生。

3、难点3——电功率

学生对于电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电功率的定义相对抽象,具有一定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相对繁琐,学生很容易产生错乱。除此之外,对于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电功率教学时,应加以重点对比、区分、强化,使学生。

三、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应对法方法探究

1、在物理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点燃学生的科学探究动机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谨慎对待所提问题的构思,首先,问题要有价值、有深度;其次,问题要从受教育者的内心特征和兴趣点切入;再次,问题应具备足够的障碍。例如,在“摩擦力”一节,教师应准备两双材质相同的鞋底,但区别在于一个有花纹、一个无花纹,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鞋底要设计成有花纹的样式,此种设计既减少了接触面,又保持了摩擦系数的不变,是如何增大摩擦的?通过提问以及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将摩擦力教学中的难点加以更好的阐释。

2、充分运用物理实验强化难点问题的解析

物理实验具有明显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新颖性和刺激性等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为了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更深一层去发掘和研究,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浮于知识的表层,强化知识的清晰记忆,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实现。例如,在“滑轮”一节,由于定滑轮的理解相对容易,因此,教师在开展授课实践时,应有相应的侧重点。对于动滑轮,应由学生亲自动手开展实验,并由教师予以全局把控。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论:在将一切外在因素忽略不计的情况下,(1)通过动滑轮工作能够减少一半的力量施加,也就是说G=F/2;(2)施力作用点的位移为物移的二倍,也就是说S=2h。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知识的混淆,教师应施加预防性措施。

3、开展针对性教学,巩固难点应对[2]

对于电功率类计算公式繁琐、概念混淆的知识内容,应开展针对性教学。安排单独一个课时进行电功率的定义介绍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到,并且将教学的重点置于实践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公式的种类和具体形式。此后,再安排一个课时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在对前次课程授课内容达到巩固的基础上,引入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并利用现实案例增强学生的理解。针对电功率计算的内容,应开展典型例题解析。首先,对电器铭牌类试题加以针对性训练,即熟练额定电压、额定功率、额定电流以及电阻的计算。其次,对电气额定电压不等于实际电压类试题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对二者形成清晰认识。再次,融合电功率内容和串并联内容,对电功率的计算开展针对性训练。

四、结语

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难点应对不仅是对授课实践的推动,也是对学生学习迫切性、自发性、探究性的提升。本文从“在物理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点燃学生的科学探究动机;充分运用物理实验强化难点问题的解析;开展针对性教学,巩固难点应对”三方面提出物理教学难点的应对措施。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实际教学具有显著的引领意义。

参考文献

[1]邓丽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难点解析[J].教材教法,2011,01:27

[2]郭锡霞.九年级物理教学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法[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2:124-125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数学 下一篇:让学生快乐学习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