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时间:2022-10-14 01:07:54

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就是“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最好体现。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阅读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注重有针对性地备课

在备课时,教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内容,先弄清楚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文章所写的内容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作介绍。也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或查找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爬山虎,要看清楚爬山虎叶子的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触角生长的位置。通过观察实物,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注重课前预习指导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或“阅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如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叠词、用得好的短语、四字词语、成语等;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资料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学生提出:“如果乘客不听船长的命令,船长会真的开枪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逃出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设疑答疑,交叉吸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质疑的指导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者进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引导学生对标题、重点词句、矛盾处等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或理解。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学生提出“当小村庄里的人们砍树时,树林里的动物为什么会发出叫声?它们有可能对砍树的人说什么?当小村庄里所有的东西被无情的洪水卷走后,动物们为什么又发出叫声?这时它们有可能对砍树的人们说什么?“原本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荒凉的小村庄?”等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主动参与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教学是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四、注重让学生感悟内化,延伸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内容去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习别人崇高的品德等。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小村庄变迁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老师的板书提示能说出正确的答案。最后,我又让他们各抒己见: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小村庄的主人,你会怎么做?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小村庄的人们是自作自受,不仅亲手毁了自己美丽的家园,还毁了动物们的美好家园,真是害人又害己;有的说我们要告诫他们一定要做到爱护花草树木,不乱砍滥伐;有的说如果我是那个小村庄的主人,我会将写有“请爱护花草树木”字样的牌子挂在树上等,时刻提醒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我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用手中的七彩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家园。同学们完成这项作业时做得非常好。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自主参与阅读的全过程,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乡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如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