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动因

时间:2022-07-09 05:37:30

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动因

摘要:许多俄罗斯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对促使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有地理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政治因素四个方面。有的俄罗斯学者对于中国移民问题仍旧老调重弹,妖魔化或者误解中国政府有关政策,但是也看到一些学者对此问题有着较为公正的看法。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移民;走出去战略

中图分类号:D822(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4-0044-04

在俄罗斯,凡是入境的外国人,不管持有何种签证、凭借何种事由、居留时间长短,通常都被视为移民。因此,俄罗斯人所说的中国移民实际上就是身处俄罗斯的中国人……20世纪90年代以前进入苏联境内的中国人数量极少。苏联解体后,随着两国经济贸易联系不断活跃,特别是边境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速度和规模明显增长。90年代以后出现在俄罗斯的中国人被称为中国新移民。

在俄罗斯,中国新移民现象受到高度关注。

B.r.格尔布拉斯在专著《俄罗斯的中国现实》里记录了1998―1999年间在俄罗斯的几个城市――莫斯科、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的760名中国居民的社会调查,评价了中国人在俄罗斯和远东的存在和活动。他认为多数居住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只是暂时停留,目的是积累资金和扩大经营活动。他在《在中国全球移民环境下的俄罗斯》一书中强调:“中国移民在俄罗斯产生了三角矛盾。一方面,它是灰色进出口业务、走私和各种非法业务的重要渠道之一,其间伴随着从俄罗斯运走稀缺原材料。它促进了工业间谍活动的发展。这些现象引起俄罗斯社会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不信任,成了产生‘黄祸论’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移民本身,他们多数是小企业主、雇佣工人、各类中国公司的代表,他们常常成为俄罗斯官员和民族主义匪徒侵害他们荣誉、尊严、财产的对象。他们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而且需要俄罗斯政府的直接庇护,因为他们对俄罗斯的经济起积极作用,并促进相邻地区的经济联系。最后,中国移民要求提高对自己的关注,因为他们在俄罗斯解决人口问题、发展经济和解决许多社会问题上能起巨大积极作用。解决这个三角矛盾很复杂,但可能解决,而重要的事情是必须解决。”

B.拉林在专著《在醒龙的阴影下:20-21世纪之交的俄中关系》中评价了在俄罗斯的中国新移民现象。他写道:“跟任何现象一样,中国人在俄罗斯的存在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今天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中国移民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远未得到有效利用……如果善于利用,它能成为地方经济供血者和廉价而技术熟练的劳动力来源和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它能成为远东经济推动因素,也能成为社会和民族冲突的根源、国家安全的威胁,做到第二点很简单,而做到第一点则与俄罗斯东部区域经济振兴本身一样复杂得多。

然而对于为什么中国人去俄罗斯、促使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动因,俄罗斯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因素

中国和俄罗斯有着长达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这为两国间发展经贸关系和居民往来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从1992年中俄互免签证条约签订后,过境人员数量急剧增长。1991年经过格罗杰科沃海关(在滨海边疆区的波格拉尼奇内镇)进入俄罗斯境内的外国人(主要是中国人)达4.6万,1992年人数则增加了4倍(将近20万人)。毗邻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因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文化、经济、政治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经济地带,构成了两国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2年底,两国间货物和旅客直接经过23个边境口岸运输,其中17个口岸(包括2个铁路口岸和9个跨黑龙江的口岸)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学博士、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前行政长官B.N.伊沙耶夫在2003年5月的国际座谈会上称,中国是俄罗斯远东主要的贸易伙伴,占远东整个贸易份额的42%(16.52亿美元),远超其他国家。所以,来自毗邻俄罗斯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中国人占在俄罗斯的中国移民的主要部分,而俄远东地区也是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首选地区。

二、经济因素

对于促使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动因,经济因素是不言而喻的。从90年代初开始,中俄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成为中国第贸易伙伴。2005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总水平。虽然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大幅度下滑,但是2010年上半年就出现恢复性快速增长,贸易额同比增长51.6%。其中,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增长56%,中国对俄罗斯承包工程增长87%。两国贸易快速发展自然导致人员往来迅速增加。而且边境地方贸易和中国在俄劳务与工程承包是中俄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对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分散的中小商人完成的。

B.拉林在评价在俄中国工人数量时认为人数是不断增长的。2002-2003年数量达到3万~3.5万人。毗邻中国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在更大程度上呈现出增加使用中国劳动力的趋势。如果说2003年整个远东招收2.5万中国工人,那么2005年仅滨海边疆区就登记有23268名中国工人。在赤塔州,2005年前十个月有6500名中国工人,是2003年的1.6倍。……保持中国人对俄罗斯劳动市场兴趣的稳定因素是中国的失业现象和俄罗斯有比中国多数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更高的工资。”同时,他也指出:“与在俄罗斯广泛传播的观念相反,中国的失业率不是促使来俄罗斯的重要因素:不超过10%的受访者在中国没有工作。大多数人的主要动机是做生意和提高收入。”

关于谁能促使人们产生去国外的念头,格尔布拉斯认为,“2002年和1998―1999年间一样,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很小,影响力最大的是亲戚和朋友。这好理解,在俄罗斯通常许多中国人的生意是家族性的。雇佣劳动或者与企业的信托关系常常与家族性劳动重合。想起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一家旅馆女主人的讲述。她的所有房客,不论(中国的)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是家庭团或者亲戚团,而且都是位于中国的中国公司雇佣的工作人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B.R波尔加科夫在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做节目时谈道:“中国有相当有文化的居民,他们热爱学习,渴望劳动和增加收入……他们还愿意帮助家庭,帮助亲戚,这是家庭价值观。”

三、人口因素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巨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科学数据院资深研究员M.C.帕利尼科夫在《中国移民与俄罗斯的未来》一文中忧心忡忡地写道:”世界上居民最稠密的国家人口仍旧明显增长”。尽管努力贯彻

“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但是中国政府无法完全克服古老的多子习俗。……甚至根据被认为是被降低了的官方统计,在中国每年出生1000万~1500万人口。养活这么众多的人口,在像著名的中国通B.奥夫钦尼科夫指出的条件下:每名居民拥有不超过10%公顷的土地并且这小块地像粗面皮革一样正在缩小。……中国领导面临选择:或是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为了保护中国剩下的占世界7%的耕地而停止新的工业建设;或是把粮食生产转移到国外。2007年春天中国政府……采取了在其他国家租赁或者购买耕地的方针,并且中国人将去耕种。……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远东的形势看起来特别不利。俄罗斯欧洲居民在亚洲部分定居的特点是:它由国家推动和支持。这个因素一旦消失,居民就向相反方向移动。……结果占据俄罗斯联邦很大部分领土的远东联邦区正在变得越来越人烟稀少。

应当承认,与帕利尼科夫持一样观点的俄罗斯学者为数不少,总是把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同中国移民联系起来,混为一谈,妖魔化或者误解中国政府有关政策。他们的观点缺乏论据和事实支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能举出任何具体的关于中国人收购农业用地的事实,也没有一个人能指出哪个地方出现了中国人聚居的村庄。

而且帕利尼科夫关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成果的看法是错误的。2011年4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会上他说,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台湾研究中心主任A.r.拉林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中国人在俄罗斯》中写道:“中国经济向市场轨道的转变、工业化、城市化与限制出生率的措施结合在一起,根本地改变了国家的人口面貌。中国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居民高增长’模式彻底转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模式。……这些变化对国家的移民潜力大小有何影响?最主要和最明显的影响是:自然增长速度下降原则上不可避免地导致劳动力资源减少,其中包括最机动的、能去国外移民的部分。”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远东问题》杂志主编B.R.波尔加科夫在文章中公正地说:“俄罗斯联邦总体上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减少不仅引起部分国民对这个问题本身日益增长的不安,而且担心从拥有13亿人口的邻国――中国可能的大规模涌入移民。虽然真实情况是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数量不多,警惕的、进而惊慌失措的情绪没有任何根据和理由,但是各种趁机利用中国移民在我国这个问题的现象久久不停息,而且近期越来越明显地追踪出他们的主要目的――阻挠俄罗斯和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不容许两国和两国人民继续接近。”

四、政治因素

俄罗斯学者们论述中国移民问题时总是提及中国的“走出去”对外经济战略。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战略已经确立了几十年。它的核心是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都应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1997年12月24日,在接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提出来,并把它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以“走出去”为口号的对外经济战略,这是我国抓住世界经济发展机遇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外开放思想的重大发展。

然而俄罗斯学者对此却有简单狭隘的看法。比如B.拉林认为,“走出去”的实质在于依靠出口自己的工业品、资金和劳动力,以及购买国外的自然资源、原材料和最新技术来急剧扩大对外贸易额。

而格尔布拉斯更对中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有着不可思议的“阴谋论”看法。他在《在中国全球移民环境下的俄罗斯》一书中写道,“2000年春天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宣布了以‘走出去’为口号的中国对外经济全球进军战略。稍后在刊物上还出现了战略口号‘请进来’,确定吸引外国资金的方针不变。非常奇怪,在第三次会议的文件里没有的发言。在他的作品集里这次会议那天的内容变成与国家对外经济战略没有任何关系的讲话摘录”。在没有看到“走出去”战略内容的前提下,格尔布拉斯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中国十五大结束后,通过分析许多世界政治和经济问题得出结论:中国对外经济的主要相对优势是巨大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正是考虑到最大地利用这个优势才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同时,他还认为:“中国的对外经济全球进攻战略将给俄罗斯(不仅是俄罗斯)造成一系列基本上全新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其中,中国移民问题占据重要地位。其特点表现在,在完成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些对外经济任务的同时,中国移民在某种程度上对俄罗斯有好处。因此分析中国移民的主要任务是抛却所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仔细研究它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并尽可能提出一整套措施,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它促进俄罗斯的发展。”。

当然,也有比较正确看待“走出去”战略的学者,比如波尔加科夫谈道,“总体上,中国对扩大劳务出口感兴趣,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国内的失业压力,而且是中国民族商业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本国占世界劳务市场的份额(约1%)不符合中国的潜力和人口比重出发,努力加强自己在这方面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2002年简化了办理出国护照和居民出境的手续。结果2005年11月末中国派出劳动力总数达到了56万人,比2004年末多出2.9万人”。

A.r.拉林也谈到,“中国大规模移民,自然,总体上对国家有利:它成为国家现代化手段,因为它能给国家引入资金、投资和新技术工艺……这确定了中国对待移民进程的基本立场,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逐渐放宽出境规则、组织安排按照合同出口劳动力、打击非法移民”。

综上所述,俄罗斯学者们提出了促使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四个因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政治因素。其中,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俄罗斯学者对于后两种因素尤其是人口因素的说法值得商榷,令人忧虑。但是,正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加科夫在文章所说的:“不能不看到,在俄罗斯对‘中国大规模移民危险’的恐惧开始一点一点地减弱。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就不断地反对‘危险’说的学者们的声音越来越多地被听见,他们相当一致坚持的观点是中国移民现在对远东地区的人口指数没有影响……将来也不会损害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可以说,关于中国移民去俄罗斯的荒诞说法和被强加的陈词滥调逐渐被冲走,代之以对它合适的理解:移民几乎百分之百是暂时的,至少在现阶段。大概,新闻记者维塔利・库连诺伊最准确地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实质:俄罗斯领土,对于希望移居在此的中国人来说不是热切盼望的地区,而前往俄罗斯只是迫不得已的经济需要”。

上一篇:现代俄罗斯的政治市场结构 下一篇:俄东正教的特点及其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