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2-07-09 05:10: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

摘 要: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积极营造情境,创设良好探究氛围;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搭建对话平台,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生;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之中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重要抓手,积极促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一、利用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

比如在教《绿色蝈蝈》时,我摒弃了传统的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的教法。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法布尔。”(1)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地接近、了解。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昆虫记》谈起,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迁居乡野小村,执著追求事业的精神;有的敬畏他视昆虫如生命的崇高品格――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积极营造情境,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具有直接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拓展思维的机会与平台,营造让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探究的能力与水平。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内容之中的“空白”开展引导,给予学生自由飞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麦琪的礼物》内容时,在德拉与杰姆在互赠礼物后有一段空白,笔者引导学生针对两个人物进行对话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出了多种对白,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文章中运用设计的对白与原文在表现力方面具有什么不同?通过探究,学生发现,原文的空白并不是漏掉了内容,而是创设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更高境界,让人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对夫妻之间的真情,深化了教学内容。其次,笔者运用教学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进行探究学习,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结局,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深刻领悟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哀,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裸金钱关系,在探究之中深化了对教学主题的理解。

三、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怎么读?请为文中介绍的风光编写一篇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四、搭建对话平台,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构建起全面立体的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内探究向社会实践研究拓展,搭建有效的探究平台,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提升探究能力。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的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教学中,学生品位了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体验到了盲孩子在影子、萤火虫的关爱下快乐无比的情感后,面对作品中的形象,内心很不平静,此时引导学生按“对着……,我想说……”的句式,让学生抒发内心的话、心中的情,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无疑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朱荣霞.浅议如何在语文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