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探索

时间:2022-07-09 03:53:22

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 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推进高职教育、拉动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大力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是形势使然,迫在眉睫。

二 我国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错位。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级应型人才,这就使培养目标得到衔接。但是,现在仍有一些人错识地认为高等职业学校的举办,是为了考不上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有学可上”,那么在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教育就与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错位,根本无具体的衔接可言。

2.专业设置脱节。

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高职专业数量较中职专业少。到目前为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农林、资源与环境、能源、土木水利工程、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高贸旅游、财经、文化艺术与体育、社会公共事物和其他共13类270个 专业。这些专业所培养的人员能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千余个职业岗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数量较中等职教少,一些中职专业的毕业生很 难在高职学校中找到对应或相近专业,一些中职生为了升入高职而不得不转换专业,有些中职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而不能继续学习。

3.教学内容冗杂:

①课程内容重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②基础课程薄弱:由于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

③技能训练重复: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三 中高职衔接的具体对策

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很广,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中、高职衔接工作,中高职衔接工作,推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机制。

要想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顶层设计非常关键,首先要从决策层建立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统筹管理机制,因为顶层决策的权威、机制、务实等状况直接影响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涉及问题的解决程度。

2.建立职业技能标准。

我国中高职课程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衔接的科学依据。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课程要素依然来自具体学科,以学科逻辑来组织课程。另外,由于管理体制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也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沟通。构建衔接的中高职课程体系,需要有明确的课程要素,需要有科学的衔接依据。因此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要素之一。

3.统筹规划中高职专业。

高职与中职统筹规划专业,实现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衔接。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 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从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意义上讲,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依靠地方和行业,加强职业 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的衔接起来,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中高职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 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 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4.完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的衔接,实质是课程的组织问题,而课程组织需要确定“用来作为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这是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的观点。

英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从职业分析到职业标准,二是从职业标准到学习单元,三是从学习单元到资格课程。由于其课程要素 来源于职业分析,从而保证了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也就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在此基础上,以资格制度中的不同能力级别要求为依据,对课程要素进行组织,从而实现课程衔接。当然照搬任何国家的教育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我国的教育形式,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自己、借鉴别人,形成自己特色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5.改革中高职升学模式。

通过对口升学、注册入学、学校保送、企业入学推荐等途径和方式,较大幅度提高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以体现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及学制等方面的中高职两个层次的有机衔接”,畅通中高职招考的有效衔接渠道。

(1)推行职教联考机制,加大注册入学的范围,赋予企业入学推荐权,建立中高职入学“直通车制度”。

在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就可以实行职教联考互认机制,直接注册入学,建立中高职入学“直通车”。一是对口的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要与高职衔接;二是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制度。明确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证书等级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使得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性和连贯性。另外,对于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可赋予企业入学推荐权,不设置一定的分数门槛,最大范围为中职学生提供升学机会。

(2)单招制度全面放开,给高职院校更大的招生自。一是对于单独招生制度,全面放开,所有高职院校都可享用,给高职院校更大的招生自,但专业设置上省招考机构应统筹指导,各校应将特色专业作为单招的主打专业,招生时间可提前介入、提前操作对口招生录取工作,避免与学生实习、考试与就业之间的冲突,避免学生盲目报考及各校无序竞争。二是单招院校可以组成招考联盟,或各职教集团成立招考联盟,建立统一的笔试试题库,招生专业按专业大类归类,建立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倾向的专业大类试题库,考核时,在试题库中抽题,可以解决单个院校单打独斗的成本高问题和考核公平问题。

总之,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有效实施中高职衔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的作用,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静,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

[2] 许卫红.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国中高职衔接问题、成因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0(7)

[3] 朱雪梅.中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 王建刚,男 ,1967年生,籍贯:河北鹿泉 硕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上一篇:基于台达PLC的塑料软管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论权变思维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