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07-08 11:25:41

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摘 要: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的生活德育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意在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思想,以期为当代中职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德育 中职教育 德育工作

一、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主要内容

1.道德与社会生活是统一不可分的整体。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不能没有道德,无论是生理需要的满足,还是精神需要的满足,都必然要关涉他人,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则。道德是构成生活的根本要素,所以人要过道德的生活。没有道德,人无法生活,生活也就不再是人的生活,道德也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

2.生活德育的基础和源泉是生活。生活是陶行知确立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立足点、起始点与中心点。“生活”概念是生活教育的逻辑起点,当然也应是生活德育的逻辑起点。陶行知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3.生活德育是生活教育的灵魂。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实践为中心,以道德教育为主体,以创造精神为动力,以启发人的觉悟、培养具有生活力的“真人”为目标的全面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化人”,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生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

4.生活德育的宗旨是教人做“真人”。陶行知从社会客观实际及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吸收传统德育合理思想内核的基础上,提出教人做“完满的人格”的“真人”德育目标。“真人”的德育目标远远超出历史上道家、儒家的道德观狭隘眼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当前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

1.教书与学习脱节。表现在德育课已经不能称为德育教学,只是政治宣讲课。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与课本处于中心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无法落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德育课是要走进学生心灵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教学的效果。

2.管理与需求脱节。表现在学校热衷于强制管理,忽视学生的情感、意志、观念、知识等与学校德育影响的融通。职业学校为了强化管理,条条款款层出不穷,竞相效仿封闭管理,追求军事化形式,没有耐心顾及什么信仰、情感、品质、气质或学识之类的东西,以裸的管教取代良好品质与思想的间接渗透,与学生无法共鸣,管得了人,管不了心。

3.学习与知识的脱节。表现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的内容。今天的中职德育课很少关注学生需要什么,能接受什么。课堂教授的知识只是应付考试的工具,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选择。

4.知识与德育的脱节。主要表现在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对待德育课的态度上,学校与教师忽视德育课最基本的职能――学生的身心健康,认为“专业课是重要的,德育课学与不学差别不大”,因而在教学态度上消极对待,敷衍了事。空洞的说教加上脱离实际的知识,使得德育课堂与学生的心灵之间形成一道厚厚的墙。

5.措施和效果脱节。主要表现在学校重视“面子”工程,喜欢搞一些轰轰烈烈的活动增强德育影响。这些表露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在形式上好像达到一定效果,殊不知,大多只起到纯“形式”的作用,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忽视对学生“美的熏陶、善的教化、情感的撞击”。

三、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启示

1.加强职业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联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与生活是密切关联的,同时职业是部分,生活是整体。当然,职业教育与生活教育是联系在一起的。职业教育需要关注职教教师与生活,职教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确立生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2.端正对德育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德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德育工作不可谋求突击培养、立竿见影,要将其建立在长久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育人体系上。要重视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善于与人沟通、有较高情商,发展后劲十足的可持续人才。

3.改变单调的德育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教育。突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教育,注重在各类文艺活动、公益劳动、体育比赛中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助人为乐、谦让、豁达的优良品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新时期的职教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者,更要用高尚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行、作风、爱好、气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伦理学、法学、美学基础知识。

5.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集体生活环境。良好校园生活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是塑造高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举措,同时突出行业背景注重职业教育自身特质的培养,着眼在行业文化的层面上进行酝酿,根植于行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行业的文化渗透和融合。

上一篇:试论教学技能中的演示技能 下一篇:职业能力视阈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