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7-08 10:29:32

论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自学辅导的创始人卢仲衡先生把“知”列入自学辅导课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要求依靠教学信息的频繁反馈和及时矫正来实现教和学的动态平衡。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形成互动。而教学中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再这个学习空间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是对知识整合的重要过程。我认为小组活动是“知”环节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学习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学习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里能够得到最广泛信息交流,学生没有压力,不会担心错误,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想法,在这个平台里,大家平等和谐。畅所欲言。同时不同的思维个体,会合并成新的思维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锻炼,通过语言的交流,探讨,分析,协作。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

2.小组协作的形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的改革创新,在这个新平台上,建立的是新型的合作关系,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发表以后,会在小范围内,最先经过推敲,合不合理,有什么漏洞,需要补充什么。老师接到的反馈信息也不是单个的样品考察,而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代表,信息会更准确,更真实。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会以集体的形式出现,更好的培养协作精神。小组成员的感情会更融洽。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集思广益,择优代讲。我们的语文课本,每篇都语句优美,情景动人。老师讲,学生读,老师问,学生答。评判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答的好不好,教学进行的是否顺利,都是太过花哨,真正的自主是学生思维学习的过程,在不知到知的思维模式。例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了很多问题,质疑,解答的,全面设计了整个的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就陷入了模式,读得很齐,回答的问题也都是按照前一个的模式,这样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大家在读的时候,我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在前面示范表演的毕竟是少数,让学生在小组内协作表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来。也就有了评价,好在哪里,应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也就不需要问答式的讲解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择优代讲,事半功倍。

2.各抒己见,活跃气氛。教学中,很多的规律性科学,是积累下来的经验,没有伸缩性的,但是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不同的是,他有很多答案不一的问题,也有很多开放性的空间,不是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去创造性的学习。

课堂可以说是为思维敏捷、成绩优秀、勇敢大胆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好舞台。时间长了,成绩差、反应慢的学生就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了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发展。有些学生就人云亦云,一节课毫无生气。展开小组活动,就能阻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描写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骑马朝前走,可当他想到了那些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让同学们开展小组活动,这时课堂中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其中一小组四个同学的活动情况如:生1说那些孩子面黄肌瘦,缺乏营养与小鬼相似;生2说那些孩子肯定也参加过革命;生3说那些孩子也不怕累、不怕苦;生4说那些孩子也不愿拖累陈赓,曾经骗过他。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集中大家的智能、意见,陈赓发现被骗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鬼与码头上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不拖累大人的特征太相似了,使他意识到小鬼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更能集思广益的理解语文的魅力。

3.正确评价,体现自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溜号。思考不积极,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指导,有的是学生层次太大,差一点的思维跟不上,所以达不到效果,我们老师要善于搭桥,设立一个中间问题,跳一跳够得找的,每个学生的参与都很重要。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想集体参与,共同学习。如教学《父与子》中讲述的是地震中,一对父与子的感人故事,父亲用双手不停地挖,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当别人的父母大哭之后就走了,而父亲一直不放弃,儿子也像父亲一样坚强,坚信父亲会和自己在一起,很感人的一篇文章 。我给大家探讨的的学习题目是假如父亲也和别人一样哭了一会就走了。会怎样?这个问题不光是想会怎样,还要求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个难度,但是如果能对较好的表现做出激励性的评价,其他有困难的同学就会效仿,降低了难度,每个人都能有所提升,这才是我们合作学习的目标。

总之,小组活动是“知”环节中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合理组织,将使自辅课堂更加绚丽多彩。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尚在尝试与探索过程中,相应地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脱离课题闲聊;能力强的学生或活泼好动的学生有可能支配能力差的学生或沉默寡言的学生等。这些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巧用追问策略,唤醒阅读思维能力 下一篇:关于语文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