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追问策略,唤醒阅读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09 07:11:47

巧用追问策略,唤醒阅读思维能力

审视当前的阅读课堂,学生阅读思维的强度、广度及深度都存在着限制,而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追问,能适时、适度、适人、适量地进行追问,去唤醒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浅尝辄止之时,巧用“趣味式”追问,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的强度

阅读思维的强度应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逐渐增加。如果思维训练强度太小,学生不怎么动脑子,就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如果思维训练强度太大,学生又会产生畏难情绪。笔者以福建省特级教师林莘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的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片段为例。

林老师巧用“趣味式”追问,引导学生体会“作假设”的说明方法。

交流语句: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我建议把你的手伸起来,摸摸鲸的上颚。

教师追问1:那里一定风光无限,好刺激啊。想不想去?

教师追问2:要是鲸把嘴巴闭上了,怎么办?

教师追问3:当然,作者不会让你们去的,林老师也不会让你们去的。这只是假想,课文里用了什么词?

学生:要是。

教师追问4: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

林老师引领学生咀嚼描写鲸“大”的语句,体会说明方法时,不同于我们通常所做的笼统的提问,而是在课堂上巧妙运用“趣味式”追问,使学生在浅尝辄止之时,大脑皮层再次处于亢奋状态,投入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误入歧途之时,巧用“逆向式”追问,拓宽学生阅读思维的广度

“逆向式追问”是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追问。教师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后,回过头对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进行追问,以便检索其思维过程,寻找其错误的根源,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拓宽学生阅读思维的广度。笔者以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第6-11自然段的教学片段为例。

虞老师运用曹晓三的心理图示指导学生练笔。

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

学生:师傅真狡猾,故意伤出个洞……

教师追问1:这样的师傅你还要跟着学吗?

教师追问2:假如曹小三真的这么想的话,刷子李还要这个徒弟吗?

【这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虞老师及时地打断了学生的话,并进行了“逆向式”的追问。】

学生:哎,真是虚惊一场。

教师:你为师傅捏了一把汗。

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好,有志气……

教师:这一波三折,加上同学们的想象,写话就更丰富了。

虞老师以疑激疑,对于学生的错误之处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错误是学生最真实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的错误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把学生的“错”变成教学的“彩”。

三、鸦雀无声之时,巧用“剥笋式”追问,挖掘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

追问之关键,在于循一线而穷追不舍。这“一线”之选,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笔者以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第六自然段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个自然段,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梦想做了几件事情?赶快圈一圈,看看能不能抓住最关键的字,把瑞恩所做的事情圈下来。

教师:圈完了吗?第一件事是什么?

学生:瑞恩一个人,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

教师追问:请注意,抓住最关键的字,第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嗯——(学生有点困难)

教师:咱们一块说吧,第一件——

学生:为地毯吸尘。

教师:五个字就可以了,这叫抓住最关键的字,明白了吗?

教师:你把这五个字圈下来,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你说——

学生:擦了两个小时的窗户。

教师追问:其实可以用三个字就够了——

学生:擦窗户。

教师:第三件事——

学生:捡松果。

教师:对吗?第四件事——

学生:捡树枝。

教师:很好!第五件,能概括吗?能圈吗?

学生:取得好成绩。

教学片段中,学生们在虞老师的启发下,从概括第一件事的啰嗦并感到困难,到第二件事稍感犹豫,最后三、四、五件事的顺畅,这是一个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思维提升的过程。当学生鸦雀无声之时,教师巧用“剥笋式”追问,将“问”之目的分解,犹如层层解题,每上一台阶就面临一个新的疑问,逐步地接近目的,更易挖掘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成为最近人情的生活 下一篇:论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