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误区刍议

时间:2022-07-08 12:42:28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误区刍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与科学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突出,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非常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也摸索出了很多好的方法.但是笔者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教学不能很好的把握,影响了科学探究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还需要提高对“科学探究”的深刻认识与领悟,避免进入科学探究的误区.

1两种观点,片面理解

1.1只有实验,才是探究

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才是科学探究,才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观点是对科学探究的片面理解,只看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和操作性层面,而忽视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含义.实验是探究的重要途径,但探究学习不完全等同于实验探究,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不可能将所有的学习都通过实验探究来进行.如学习安全用电中“触电方式”时,如果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危险性相当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查找、模型构建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既是接受式,又是探究式.只要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地理解物理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能力,都是探究学习.

1.2凡问必探,流于形式

物理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物理问题都要探究,很多物理知识还需要教师讲授、学生自学或引导启发、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教无定法,不可无法”,更不能到处都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知识及能力水平,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学法.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结论,那么讲授法也许就能达到目的;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过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那么教师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要什么问题都依赖于“探究”,如学习“力”的定义,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解、实例说明等过程,学生就可能理解“力”的初步定义.因此,所有的物理知识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通过科学探究去学习,一般说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

(1)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内容.如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等.

(2)通过观察、分析较容易直接找出规律的内容.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液体的压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等.

(3)使学生正确建立概念.如密度概念的教学等.

2费时费力,不如讲练

目前,考试成绩仍然是人们评判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导致了部分学校主要以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物理教学,因为他们认为进行科学探究既费时又费力,不如讲练结合便捷.其实不然,在讲练结合的传统模式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法的研究;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不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被大量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大量重复的强化练习压得不堪重负,为“应试”整天埋头书本,这才是真正的费时费力而又得不偿失.

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力举科学探究,其目的在于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承传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尽管真正实施科学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但它本身就是新课程必须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倡导,在探究中体验物理,在体验中理解物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一旦提高,就会事半功倍.

此外,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式教学比讲练式教学有效.实践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探究”,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切不可藐视科学探究的作用.那种以“讲练”代替“实验”,以“图片资料”代替“实验”,以“书面作业”代替“实验”探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科学探究,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始[HJ1.8mm]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已知结论,再探无味

在物理新课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探究式实验要求实验结论是未知的,因此,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对探究实验不给步骤和结论,空白处较多,旨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钻研辅导资料,事先知道了所探究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导致探究实验又变成了验证性实验而变味.因此,学生提出,如果我们已知结论再探无味,从而对实验消极观望,兴趣低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称为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称为间接兴趣,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互为影响.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对有些实验探究应不提倡预习.

4按部就班,扼杀兴趣

很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时,都是事先确定课题,设计教学策略,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探究活动.对于课堂上由师生互动引发的问题,也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可以探究的问题,教师却没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异议时,教师应当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全班同学就此问题进行探究,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不少教师错过了这样开展探究活动的绝好机会.而是按照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探究,而学生提出有关新的探究问题被认为是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的坏学生,这样绝好的探究机会被扼杀了.

很多案例教学实践都启发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探究学习的题目,围绕教学的某个环节展开,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由师生互动引发的值得探究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5追求完整,模式僵化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有很多的探究过程是不完整的,只是用了其中的几个要素进行探究,也有的是一个大问题包含几个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探究问题对这七个要素进行组合、改变顺序、合理增减等,切不可机械地套用,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刚刚开始进行探究教学时,应该先将一些主要的探究要素教给学生,然后再慢慢地使探究的要素逐渐完整.例如“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等都是有完整探究过程的探究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只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五个要素,这个探究活动又是由两个小的探究过程组成,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和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这说明探究过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合.

在探究活动中可根据探究的具体问题灵活设置,各要素在探究过程中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各有侧重.例如“观察水的沸腾”探究实验中,就应该侧重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个环节.又如“欧姆定律的探究”应该侧重于“实验的设计”这一环节.

6起点太高,难以探究

八、九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跨过七年级过渡期,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不可能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教师也难找到适合中学生探究的课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心研究,仔细观察,还是容易引导学生找到探究点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探究课题.

科学探究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所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效开展科学探究首先要做的工作.而现实中初中学生具有的自身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特点,导致初中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探究什么,对如何探究把握不准,致使学生往往难于找到“探究点”.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切合学生实际,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能否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打破既定的思维定式,不要用自己的方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由学生或老师提出课题,难度适中,切中“最近发展区”.决不能作无意义的探究或是盲目拔高“探究点”,认为给学生一个“标新立异”的学习任务就是开展了探究性学习,使“探究”这个大门面对学生“似开实关”.

上一篇: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 下一篇:科学方法教学策略:有效渗透切身体验充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