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时间:2022-07-08 11:01:39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摘要】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政策为指引,针对我国目前部分中职职业学校德育课开设内容狭窄、教学方式陈旧、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等问题,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全面调研,做深入细致地分析,并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综合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探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规律,总结课程建设成果,增强中职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养德育课程

在20多年办学历程中,我们深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质量与现代企业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失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混文凭不思进取者有之,学习马虎不认真者有之,怕苦怕累者更多;一些毕业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只讲究工资待遇,稍不如意就频频“跳槽”;有的适应不了单位严格的劳动纪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为企业所不容。如此情况造成一方面企业需要一线产业工人,而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感到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为此,我们开展了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看,企业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职业道德和精神、职业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培养强调“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可见,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我们采用课程实验模式,通过课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密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规划学生职业素养形成方案,开设专门拓展课程,编写专题讲义,选定试点班级实施教学培养。教学过程中,重点从教学方式上加以改变,采用活动或训练的形式而非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职业素养训练效果。

我们制订调研计划,设计调研表格,采用重点抽样的统计方法分别向行业企业、教师和在校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同时,组织专题研讨会,对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各自的合理化建议。根据调研报告的结论及建议,制定细化了研究计划,并用两年的时间落实实施工作任务。

通过实际研究,我们认为,在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培养职业人、合格市民的大背景下,与未开设职业素养课程的班级相比,试点班级学生的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尤其是礼节礼仪、安全意识、心理健康、口语表达、团队凝聚力、职业意识等等方面,效果明显。试点班级的风气普遍良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职业素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而目前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却令人堪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中职学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起抓,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中职学校开设与德育有关的拓展课程非常必要,且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具体情况配套合适的特色教材。学校教育是学生培养的主阵地,也是社会、家长、学生的迫切要求。因此,学校应担负起应该承担的重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需要,灵活机动地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但是,毕竟学校之间由于存在区域差异,应根据各地特点,开发适合本地特点的配套教材,从而使职业素养教育有有效载体。

第三,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应紧紧围绕目标设计,以是否有效为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或是普通教育中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视学生为教育教学主体,采取的教学方式应重在学生自身参与、思考、体验、反思、力行。教师扮演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把知识、道理、观念等化为自觉行为和习惯,从而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

第四,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应与学校一体化教学和文化建设紧密融合。单一的课程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但是,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应在一体化教学中真正有所体现,一体化教学车间实际就是一个社会岗位的模拟环境,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场所。另外,在学校各类文化宣传、学风班风建设、文体活动方面,也要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这样,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一篇:塑料中空吹塑托盘研究 下一篇:EPC物联网在企业物资跟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