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1 06:43:05

信息化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烟草工业企业体制转变和烟草设备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进行管理,如何使这些先进装备更好地发挥效益服务,是烟草工业新形势下设备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分别从模式内容及技术特色进行了阐述,该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可大大提高现有烟草企业的设备运营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全生命周期

设备运维管理模式

精准目标

中烟公司

引言

设备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一些专家学者已在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苏宏升,2010;唐波等,2009;王巍等,2009)。而随着烟草工业企业体制转变和烟草设备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进行管理,如何使这些先进装备更好地发挥效益服务,是烟草工业新形势下设备管理工作的新课题,这也要求设备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大转变。如姜永锐等(2008)设计和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卷烟设备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设备故障、备件库存的预警,提高了卷烟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张家毅等(2007)设计和开发了制丝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时分析设备的振动波形,早期预报设备故障等,这些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近年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积极探索并实践各类企业创新管理模式,设备管理不断推陈出新,紧紧追随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步伐,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以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全面推进TnPM体系,先后开展了现场四要素、自主维护、检维修(SOON)管理,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经过总结提升,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介绍了其基本内容和技术特色,以期为其它烟草企业设备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1.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内容

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内容丰富,涉及决策层、控制层(管理层)、执行层,旨在持续强化成本、技术、资产、知识管理,整合优化多体系,努力打造以提升设备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实现资源优势最大化的一流企业。

1.1多机制整合。以决策层和技术支持为例,通过决策层资源的投入和相应系统、管理工具的支撑,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图1)。

1.2提升采购管理。对前期招投标、高价值的零部件、其他关键部位进行生命周期跟踪,建立生命周期档案。还可以时时提升计划管理精确度与备件费用流向分析。比如采购计划中,备件的采购和库存应纳入EPR,留下操作痕迹,并审核盖章。计划追踪中,按批次从计划、合同、库存、领用的全过程联合追踪物流。物资消耗统计中,能对备件材料消耗年度累计、月度累计同比、环比趋势做出分析图(图2)。

1.3操作维护通讯化。在操作管理流程中,要求标准化作业、培训,现场和职能保障达到信息化等要求。建立AM自主维护、PM专业维护、MP维修预防他机类比点检的信息化闭环。建立多功能的高效工作模式。在数据采集端,提供多样的数据输入平台,例如智能手机、IPAD、PDA等等,做到使用身边常用的工具就能登记点检、、换班、故障等相关业务记录(图3)。

1.4建立故障分析体系。通过对故障信息全面的记录和详细的分类,达到智能统计、排序和分析关键因素的目的。在故障管理流程中,能自动统计、分析,建立故障字典和故障履历,预测寿命周期等。实现原始故障数据的自动化录入,并自动从故障报告中,按故障发生的客观规律生成故障诊断树。对故障原因自动分析,使故障趋势一目了然。

1.5搭建维修经验库。对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案、标准进行梳理归档,并提供给维修人员进行查询、阅读,减少设备维修所需的时间,使MTTR、MTBF等水平得到改善与提升。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生产点间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图5)。

1.6规范化技改与后期管理。技改管理流程中,强调预算、可行性分析的信息化,简化专利申报流程,普及改善技巧,分享改善成果。在后期管理中,主要是完成设备停用、报废、转移和再利用等数据的信息化,最后形成档案(图6)。

1.7利用3D动画技术和IETM,实现维护、维修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学效果(图7)。

1.8提升控制督导。通常企业内部各种管理要求、目标考核受掣于多体系多部门影响,查阅、通报、分享不及时、不完善,该运维管理平台,整合设备所有考核并集中展示,透明而真实,再次将企业设备管理推向新的高度。

2.技术特色

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管理模式,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突出表现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涉及设备管理的种种标准、制度、流程优化、固化下来,推动高效、可执行。

2.1设备四维信息化管理。四维包括时间维、空间维、组织维、资源维。其中时间维有设计、制造等8个重点要素,空间维有现场、系统等5个重点要素,组织功能维有检查、反馈等4个重点要素,资源维有员工、技术等7个重点要素。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只有信息化管理,才能实现精准管理(图9)。

设备全生命周期就是设备四维管理中时间维的具体化,是实现设备精益管理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可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阶段,分别就有关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标准体系逐一细化,确保规范执行,进而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图10)。

2.2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服务生产是设备管理的使命,实现效率最大化是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精确追踪和分析设备效率的损失原因,做到“两实两时”,即“依实制定、据实调整、准时推进,按时实现”。

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推崇生产要素一体化管理,突破以往单一的设备维护局限,突出以质量为中心的维保体系,从人机结合的角度,彻底控制影响生产与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对质量缺陷的把握、质量特征值的选定以及机器、材料、工具、操作等各种与质量有关的要素间的对应关系对管控,精确分析各状态间的相互及其与质量关联,实现对产品缺陷的早期预防和闭环管理,让使用先进设备、产出一流产品这一愿望变成现实(图11)。

2.3支持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鼓励通过更多在线监测的方式,分析与控制企业各种大型、关键、特种设备能耗及备件配置费用控制,确保正常作业的同时,支持节能与清洁生产(图12)。

2.4减轻数据录入负担。较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相比,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模式创新地将各种管理要求与基础数据的处理方式,科学、有逻辑关联地溶合在―个管理平台上,除少量必要的基础数据人工录入外,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全部依赖计算机自动完成,使设备前期、操作、故障、维修、技改、后期管理更加完善,让企业真正收到省人、省时、高效、精确益处(图13)。

结语

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是基于行业要求,建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设备管理体系并从组织、经济、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将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对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它涵盖了从设备的规划、论证、招投标、选型、谈判签订合同、采购、建账、使用直到设备折旧后淘汰或报废的整个过程。设备管理部门基于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设备运维管理,将激发设备潜能,引领员工创新,助推企业腾飞。

上一篇:包装设计的跨界研究 下一篇:塑料包装袋杀灭菌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