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缺失谁之过?

时间:2022-07-08 10:29:05

【前言】学生诚信缺失谁之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另外,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时有爆料,从市井的短斤少两到大学的学术造假、官衔的买卖,是否我们本身就给了祖国未来一代一个诚信缺失的环境?我们强调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然而当我们的学生接触到这些让人寒心的社会丑态,恐怕连学生都要嘲笑我们的...

学生诚信缺失谁之过?

近年来,高考防作弊手段逐年翻新,考试全程有电子眼监控,金属探测器、手机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等已是各地考场的基本配置。今年,吉林一高三班主任对考生善意提醒:“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高考安检措施之严厉可见一斑。

在教育公平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今天,我们理解政府确保高考公平公正的善意和决心,然而也不禁要问:如此如临大敌,竟是我们十几年教育的成果么?我们在防范作弊行为,最大力度保证高考公平的同时,是否也伤害了大部分诚实守信的学生?当考生经过反复检测,终于穿着被贴上“合格”标签的衣服走进考场,感觉与检疫合格准备上市的猪禽何异?最严酷的诚信拷问是对考生的不信任还是对教育的讽刺?

教育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培养能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对自己负责都做不到,如何期望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首要职责。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十多年的教育后,却连这最基本的做人诚信都需要这般草木皆兵地防而又防?

一味地责问学生诚信的缺失没有实质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问一问自己:当真只是学生的责任吗?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在我们秉承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智”的发展似乎总是占据上风,排在第一位的“德”反而显得无足轻重。德育在应试体系中艰难喘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只是我们能匀给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实在太少。而很多学生并非不懂得作弊的后果,也并非心怀侥幸,只是“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让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时爆发出来。所谓素质教育,如果连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无法教给学生,我们能期望他成为拥有怎样素质的“人才”?

另外,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时有爆料,从市井的短斤少两到大学的学术造假、官衔的买卖,是否我们本身就给了祖国未来一代一个诚信缺失的环境?我们强调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然而当我们的学生接触到这些让人寒心的社会丑态,恐怕连学生都要嘲笑我们的不切实际。诚信的大厦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摇摇欲坠,虚无的理论在现实面前终究乏力。若我们不能给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即使学生高考时仍能坚守诚实的信念,但当学生进入社会的大熔炉,我们如何保证某一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被社会的污浊所同化?我们费尽心力为学生的品行保驾护航到了十八岁,十年之功仍难以抵挡社会逐日的侵蚀。诚信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保证高考公平,如何让诚信的大树在学生的思想里屹立不倒,让学生永远保持一种信任社会并被社会所信任的状态,才是其真正要义所在。

因而,解决高考诚信缺失的措施应该着眼于教育,着手于学校、社会乃至家庭。首先应建立长效诚信教育机制,可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将学生的信用记录与日后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学习诚信信息记录、经济诚信信息记录、择(毕)业诚信信息记录、生活(品行)诚信信息记录、其他诚信信息、信息认定等内容。

其次,应注重学校教育对学生品行养成的重要作用,还思想教育应有的时间和空间,不再让所谓“主科”课程侵占思想教育课程的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开展诚信教育,并注重诚信教育在各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开展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以知识竞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诚实信用的理念在学生思想的沃土深深扎根。同时注重家校的联系,与家长站在统一战线,一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出力。

再次,应改革高考升学体制,让教育回归本位,以培养合格的人为根本目标,不要再让对分数的追求成为学生品行养成的阻碍,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升学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从客观上创造条件,让“一生的做人准则高于一时的考试成绩”的教育理念更有说服力,从根源上掐灭“逼迫”学生作弊的火种。

高考安检之严本身没有错,却折射出整个社会教育的缺陷。我们期望有一天,高考考场不再需要层层戒备和威慑,学生都能坦荡应考。而高考考场卸下“武装”的前提,是我们的学生终于值得社会的信任。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防作弊措施仍然是牵动我们每个人神经的话题。而如何让冰冷的制度变得人性化,在保证公平的同时让学生感觉被尊重也是值得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上一篇:关于文本解读的三点思考 下一篇:生态文明构建的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