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展望

时间:2022-07-08 08:04:42

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展望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国家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现实中公众所掌握的公共信息几乎都来自于新闻媒体,大众传媒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性和角色进行分析,指出媒体应向“社会雷达”、“观念转换者”和“行业规范者”等角色转变,这不仅是媒体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特殊要求。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媒体角色;角色变化

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42-02

在“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媒体掌握社会上主要的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

一、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性

(一)媒体及时、广泛地报道,推动政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大众媒体介入政府信息公开之后,政府更多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信息,借助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官方信息经常在第一时间被公众所知悉,时效性大大提高。网络等新媒体出现后,信息的传授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理念每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实践着,很多重大事件第一时间的回声往往来自非官方媒体。非传统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构成了竞争,二者在竞争中更加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媒体也在竞争中寻求更好的信息方式,这种竞争促使政府信息更加及时、公开和透明。

(二)媒体可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

在我国,信息公开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上面公开什么,下面被动的接受什么。由于信息公开体制不完善,缺乏反馈环节的政府信息公开效果很难得到及时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可以通过自身的监测功能及时发现信息公开中的不足,反馈政府信息公开的结果和公众对信息公开的意见,帮助完善信息公开的过程。例如媒体可以通过传达群众的呼声、反映社会热点和焦点、搜集各种有利社会发展和不利社会和谐的信息反馈给政府,从而引起社会的警觉和注意。政府和公众也可通过新闻媒体的参与、沟通来降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摩擦和误解,增大理解和宽容。各种冲突在开始就得到了缓解和释放,从而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过程的顺利、流畅进行。

(三)媒体可通过宣传促成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完善

我国政府信息在立法的时间上和完善性上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司法救济和保障机制的缺失也经常为人诟病。现有的中央和地方有关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也经常由于立法层级过低而难以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大众媒体强大的宣传功能,可以宣传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从中既督促政府认识到完善相关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培养公民对于信息公开法制化的认识。

(四)媒体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公众树立主动利用信息公开的观念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封建思想的残留,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不管不问似乎已经成为惯例,而政府“民可使之由之,不可使之知之”的思想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一种普遍缺乏信息公开概念的社会环境中,媒体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媒体的教育,可以帮助政府转变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公众树立一种主动利用政府公开信息的观念,这也在客观上监督了政府的工作。

二、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展望

未来媒体面临的角色应当是多元化的,其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将面临角色变迁,有些角色是需要重新定位的,有些是需要进行开拓的。

(一)媒体需要重新审视、定位的角色

1.媒体应当做好社会的“雷达”和“哨兵”。监督和守望功能其实是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作用的延伸,是媒体监测环境功能的体现。在我国,媒体监督社会的行为往往是由政府指挥的,媒体不断搜集社会信息反馈给政府,以供政府参考并做出决策。但是,在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下,社会对信息公开的需求提升,要求媒体加强社会监督和守望功能,仅仅作为政府的喉舌是不够的,媒体需要更好地充当好社会的“雷达”和“哨兵”。

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张社会地图,人们根据社会地图来为自己选择自身在社会上的位置。社会地图绘制得准确,那么个体发展就有希望;如果社会地图绘制错误,那么个体发展就有危机。因此,要想绘制一张准确的社会地图,人们就需要不断搜集信息,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社会地图。这种搜集信息的行为就被施拉姆称为“社会雷达行为”,而媒体则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雷达”。现代社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很快,这就需要媒体充当好公众的“雷达”与“哨兵”,帮助公众监测社会环境使他们发展得更好。[1]

2.媒体需做好舆论“引导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不可能一日即成,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个过程中需要媒体站出来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减少发展过程中的误解。《人民日报》60周年之际,总书记也在报社考察过程中强调了把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新要求。

专业媒体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是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咨询,并且提供先进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国内一些立志于开启民智、重建社会价值的传统媒体,如《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等都在某些特定的历史关头,重要的突发事件中展现着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从本质中透出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期望为社会做些事情,而其中最重要地就是他们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保障了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当前新形势下,无论是舆论引导主体、对象,还是舆论引导环境和方式都发生各类巨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引导舆论为信息公开工作服务,也成为媒体的重要课题。

3.媒体应积极充当社会“减压器”。危机时刻的报道如今越来越成为考验一个媒体是否成熟的标志。我国媒体也在一个又一个危机关头中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社会减压器”的角色就是针对危机传播而言的。媒体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发现不足与一些潜藏的问题,通过报道将自身的手法完善并暴露出这些潜藏的问题,从而避免更大的危机事件发生,而危机时刻的信息公开恰恰最能说明一个政府利用媒体的水准和方式是否高明和得体。在灾难报道中,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充当了“社会减压器”的角色,人们通过媒体更加全面地了解危机病情、灾情的情况,心里有数,知道应对的方法也就不必恐慌了。

(二)我国媒体需要全新开拓的角色

1.媒体的角色应从“喉舌”不断向“国家、政府形象塑造者”转变。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和国情,媒体的“喉舌”角色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但是,“喉舌”的角色可以尽量少提,角色重心渐渐转移到塑造国家和政府形象工作上来,这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始集团化、企业化之后,赢利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点。受利益的驱使,媒体行业开始出现低俗化倾向,这不仅不利于宣传政府的正面形象,从政府信息公开角度看,过分追求娱乐化倾向也会让政府公开的信息降低可信度。麦克卢汉说过,“一旦报纸被弄脏了,即使把真相放进去,真相本身也会变得可疑。”[2]由此可见,政府的形象维持其实和媒体的自身角色是紧密相连的。媒体在现代社会应逐渐将角色转移到塑造政府形象上来。当今的媒体在国际范围内需要宣传国家和政府的正面形象,而对于外国媒体对本国的歪曲报道需要有权威的声音进行指正并通过媒体的形象塑造来解决类似问题。当然,在媒体塑造政府形象过程中,也要掌握好报道的尺度和方式,避免和西方媒体以暴制暴,将不必要的误解降到最低。

2.媒体应当成为“观念转换者”。由于长期封建统治的思想残留,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中的那种“民可使之由之,不可使之知之”的态度使信息公开的只是“表面内容”。而公民长期以来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信息不闻不问,缺乏主动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

完善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健全信息公开机制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主动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工具,理应成为这种观念的转换者。首先,媒体应当发挥自身的宣传功能,宣传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知识、规范等。其次,媒体应当发挥自身教育功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出版物、网络等各种渠道向普通公民尤其是教师和孩子进行政府信息公开观念的教育与培养,让人们从小就树立一种正确、积极的主动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最后,媒体自身也应当理清思路,在日常的报道中充分贯彻政府信息公开的理念。

3.媒体应充当“行业规范者”。“行业规范者”就是在媒体行业中充当模范,做新闻本质的表率。这点其实在我国特有的体制和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要做好并不容易。例如2010年7月南京市某化工厂发生爆炸,各地媒体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报道,然而南京本地的媒体却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没能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真相完整地传达出来,次日的报纸报道处理方式和非南京本地媒体有着较大差别。事实上,在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失败后,人们会转向网络等非官方媒体获取信息,但信息的混杂和真伪不可辨性造成了政府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传统媒体的权威是建立在对信息及时公正地报道中。“行业规范者”这一角色需要传统媒体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尽可能在危机关头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新闻。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媒体受限过多,在此不妨考虑各地媒体在危机关头互相报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这也是维护传统媒体权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说,媒体的“行业规范者”角色的分量很重,但是还任重而道远。

自2008年5月1日实施《信息公开条例》以来,我国的信息公开道路走过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信息公开的成绩显著,但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展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和自身国情。总而言之,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将会日渐明晰,多元化的趋势也将会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骆正林.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媒体的角色定位[J].新疆社会期刊,2010(1).

[2] 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探讨 下一篇:透视国产商业电影营销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