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原则及营林配套技术运用

时间:2022-07-08 07:33:32

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原则及营林配套技术运用

摘要:在以往的经济利用中,我国的森林遭受到了乱砍滥伐的破坏,一些原始森林环境发生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植被与树木的生长,进而影响了当地动物和人们的栖息。在意识到经济利用与环境协调的关系后,人们不断的进行生态林的营造,促进原有生态环境的回归,并逐渐的改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文章中从生态林的营造原则进行分析,重点讲述了营林配套技术。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营造原则;营林技术;配套应用

经济发展与资源的枯竭,让人们开始重视生态回归。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生态公益林是对生态状况较为脆弱的地区进行人工林的营造,对于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供生态服务,一方面则可以利用林木资源进行特种用途林的营造来保持经济效益。生态公益林包括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林、防风固沙林、护堤保岸林、自然保护林、国防林等等,可见生态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存物种资源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公益林营造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在生态林的营造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原有环境的分析,进行因地制宜的种植技术应用,尽量对原有的地理形式较少改动,这样既保证了资金方便的投入,有能够迎合当地的气候、土质环境和树木种类中进行改造,并在种植环境中通过空间优化、林分密度和混交林等技术应用提高生态林的营造水平,加速生态林对本地环境的修复与调节。

2、自然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具有高投资的经营管理特点,那么为了经济上能够有所回汇报,国家制定了生态林的采伐政策,并加强了管理,那么现阶段的生态林建设就赋予了部分经济林的特点。但是在营林建设中,需要遵守自然性的原则,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树种的配置与栽种,提高当地的土层含水保墒能力,防风固沙,与原始森林相结合,提高我国森林绿化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

3、本土性。本地性主要体现在在种植作业的选择中,尽量选用本土的树木品种,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本土性,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和生物链关系决定的,这样建设的生态林更能够与原始森林进行大气候环境的融合,加快了生态林自我修复的速度,更加合理的设计了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多物种、多动能的营林建设现状

二、生态公益林配套的种植技术

1、合理配置与优选

在公益林的营造中必须先对树种进行筛选,利用上述原则应选择本地的阔叶林木,尤其是原始次生林中的主要树种或者半生树种,应进行优先选择。并按照原始林木的配置比例进行数量确定,并结合当地林木的郁闭情况选择,如原有的郁闭度高则选择耐阴性的树木反之则选择阳性树木。同时在栽植中应选择适应的密度,造林密度应按照功能性选择相应的树木密度,全面造林应保持在每公顷1600株,林分改造则应在900-1200株每公顷。

2、场地处理和基肥施放

在生态林的营造期间要进行整地技术处理,根据种植环境的不同,可以采用完全整地和局部整地的方式,在封山育林的环境中,避免劈山式的种植使用,结合混交林和林分密度的应用等进行带状、块状林地的处理。在清洁处理中要尽量采用物流处理的方式和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避免过多化学处理后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后期的养护和病虫害防治等,另外在处理中要对原有灌木实施保护,通过土地翻新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种植过程中还应适时施放基肥,生态公益林营造的环境通常肥力较低,在种植中应根据土壤分析的结果进行肥料选择,适当的施加基肥以此提高土壤环境的适应性,提高造林成活率。肥料通常应选择复合肥,具备条件的可以利用有机肥来补充养分,尤其是磷肥的施加。在栽植前的一个月应结合表土回穴施放基肥,当回土到一半的时候进行基肥的施加并充分拌匀。不能边施肥边种植,因为肥料发酵会影响土壤的热量散发,温度过高会影响苗木成活。

3、苗木选育

选育是重要的造林基础,在营造公益林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苗木的选育,因为苗木的选择与培养是保证移栽成活的关键,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苗木的选择与质量控制,林木的育种是提高成林的重要技术基础,在其过程中主要是对选育和繁殖优良的苗木品种,一方面对品种进行筛选一方面则是对质量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性和生态性效益是苗木选育的核心思路。所以其是一项较强的实用性技术措施。选种与育种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在生态公益林的营林中其选择的树种多为当地树种,并以原始林木结构为基础,所以突出的因地制宜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培育。品系必须做到多样化,这样才能在选育中确定良种,并将其作为营林的主力树种,在生态公益林中得以应用,并发挥优势提供成林率。

4、种植标准选择

在移栽场地上应先设计混交方式,生态林通常采用行间、株间、随机混交的方式进行栽植设计,目的就是减少苗木的之间的竞争,增强依附关系,让生态林尽量贴近自然。通常一个造林小班栽植的林木不应少于两种,如全面造林应配置一两种半生树木。在栽植的过程中还应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山地造林应在第一、二场透雨后进行阴天移栽,种植时营养袋应淋透水,除去袋后带土种植。裸根苗木应利用磷肥溶液和深根粉制备黄泥浆处理。

5、移栽后期管理。

在移栽后应进行后期抚育,时间为两年,栽植当年的8-9月进行抚育,然后次年的3-4月进行二次抚育,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松土、除草、培土、补载等,二次抚育应包括追肥,对植穴补充复合肥100g左右,采用环沟型施肥,促进吸收。同时还应重视生态林的补植,在生态林营造过程中补充栽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而栽植的生态林,其面积是有限的,对于生态公益林的营造要求也十分苛刻,通常营造林木的土地都十分贫瘠,环境相对恶劣,所以为了保证苗木成林,必须在抚育的过程中进行补植。

结语:在营造公益林的过程中应突出其生态意义,即利用恢复原貌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基本思路来面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同时应突出公益林的人造本质,即在人工干预下保证生态公益林的成林率,因此必须借助人工林营造的相关技术,并突出生态林的生态价值,保证生态、维护多样性等,以此采用正对性的营林技术,达到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敖雪.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原则与营林配套技术[J].科技传播,2014(04).

[2] 杨景宗.生态公益林配套技术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04).

(作者单位:164300黑龙江省北安市林业局)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发展探讨 下一篇:水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