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风险分类及风险管理工具适用性分析

时间:2022-07-07 11:41:46

农业风险分类及风险管理工具适用性分析

摘要:笔者结合农业风险的各种表象解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风险的交互关系,并对农业风险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及其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由农业风险的多样性和关联性决定,在农业风险管理实践中,不能仅依据风险损失表象选择管理工具,而应挖掘引致损失发生的近因或近因组合,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工具或工具组合。

关键词:农业风险;损失近因;风险管理工具;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1)02-0128-05

一、基于损失近因的农业风险类型

随着农业发展阶段和生产经营环境的不同,农业风险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发展性。为了对现代农业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首要任务就是按照适宜的标准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然而,农业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殊性,使农业风险呈现出来源广、种类多的客观特征,致使直至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农业风险划分标准,而是出现了按照风险来源、性质、损害对象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的情况。其中,按风险来源对农业风险进行分类,不仅可以全面反映农业风险的基本表现形式,而且还有利于农业部门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管理措施(孙良媛,2000)。因此,尽管在具体的种类划分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穆月英等,1994;Moschini et al,2000;Hardaker et al,2004;张峭等,2007),但目前这种分类方式最为流行,也广为人们所接受。基于农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目的,笔者按照风险损失近因这一标准将农业风险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灾害性因素出现,从而致使农业生产者预期产量或品质无法实现,以及农业专用性资产发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农业自然风险损失近因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从而致使农产品产量或品质降低。由农业生产自然再生产的客观属性所决定,农业自然风险是农业生产的固有风险。尽管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推进,现代农业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仍不能改变农业属于典型风险产业的属性。我们只能规避部分自然灾害风险和降低部分风险发生的频率与损失程度。二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农业专用性资产发生损毁或灭失。发展现代农业,就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也表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农业物质投入占农业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和加工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形成大量的专用性资产。这些资产一旦出现损毁,不但会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现代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力致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波动,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以低于预期的价格出售农产品的一种可能性。市场供需不均衡是市场风险损失产生的近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与融合,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不易预测性与农产品供给的滞后性矛盾所产生的价格风险将成为以产业化为特征的初期现代农业的主要风险之一。

3.科技风险。科技风险是指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与运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者预期产量或收益无法实现的一种可能性。农业科技风险损失近因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适用性。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就是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农业的过程,而现代农业科技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一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既可能拓展传统农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农产品品质,也可能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者预期产量无法实现,或者是由于外界条件的不满足,而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一定的损失。二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外部性。由于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不可能独占该项技术成果所产生的正外部性,由此当众多使用者共同享用某项农业科技成果时,可能会使该技术效应发生逆向转化。如一项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或品质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全面推广后,众多该成果采用者的农产品产量或品质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结果可能导致该农产品价格因供过于求而下降,且农产品又属于需求缺乏弹性商品,农民还可能会因此而减少收入。随着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科技风险将呈上升趋势。

4.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又称行为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社会行为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农业社会风险损失近因可能来自两大方面:一是产业关联者行为。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相对稳定的农业产业链将逐渐建立,且各参与主体相互作用力将逐渐增强,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农业风险程度。如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农产品收购者等的不良信用和经营中的不良行为都可能造成农业生产者的损失。二是非产业关联者行为。非相关产业部门也可能给农业造成损失,如环境的污染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或条件的恶化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5.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由于政府行为或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动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使农业经营者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国家风险损失近因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行为风险。即由于特定的国家行为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如国家对土地的征用等;二是政策风险和体制风险。指由于国家相关政策和经济体制变动而可能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的损失,如汇率的变动或农业经济政策变动、农业经营体制的改变、错误的行政干预和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的改变等所造成的农业生产者损失。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风险交互关系分析

从理论上界定损失近因以及以此为标准对农业风险进行分类不但简单易行,而且还有利于针对风险特性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工具以提高风险管理效果。但在实践中,农业损失的发生则通常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其作用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由此经常会出现虽然农业损失结果表现相同但引致原因却千差万别的现象。农业损失近因的多元化与复合化,也导致不同类型农业风险的交互性。

依据各类农业风险内涵,结合农业生产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见的农业风险交互关系如图1所示。首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许多类型的农业风险最终都可能会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表现出来,即表象为市场风险,但引致这种结果的近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多种类型农业风险最终作用的结果都可能表现为市场风险,如图1中A、B、C、D、E、F和G区域所示。其次,不同类型农业风险可能会共同作用引致损失。一方面,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使农业减轻了对自然界的依赖,进而

规避了部分自然风险对农业的威胁。但与此同时,自然界的不规则变动也可能会导致农业科技成果因条件不适宜而出现更大的损失,表现为科技风险与自然风险交织在一起的H区域,甚至是科技风险、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共同作用的B区域所示的近因组合。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滋生出多种农业风险组合。如特定某个人或组织(如农业科技从业者、相关产业链主体等)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引发或加剧农业生产经营损失,出现I或D区域所示的农业风险组合;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改变或相关法规政策的疏漏,可能导致J或F区域所示的由国家风险与社会风险共同滋生的风险组合。

因此,在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时,不能仅仅依据农业损失表象选择风险管理工具,而应对农业损失来源进行深入剖析与判断,挖掘出引致损失的近因或近因组合。只有如此,才能选择出适宜的风险管理工具或工具组合,进而提高农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与效率。

三、农业风险管理工具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由于农业风险来源广、种类多,且农业风险管理目标具有多重性和动态发展性,因此在实践中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探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依据风险管理技术的不同,可将众多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分为控制型和融资型两大类。

(一)控制型风险管理工具

控制型风险管理工具是在农业损失发生前,通过采取积极的控制技术以减弱或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或在风险损失发生时为减轻损失程度而实施的控制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多样化、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期货等管理工具。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风险管理主体通过对农业风险规律的认识,结合农业生产特征与布局,在农业损失发生前而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措施。如通过投资兴建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降低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通过推进植保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检验、控制扑灭等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降低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等等。通过这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工程措施,从物质技术上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提高抵抗或规避现代农业风险的能力,现已成为管理自然风险和部分科技风险的最普遍、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从发展的视角看,尽管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于现代农业的水平与能力均在快速提高,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预防现代农业自然风险以及保障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适用性的基础。

2.生产经营多样化。农业生产经营者依据不同农作物对同一种风险或灾害具有不同抵御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客观认识,通过对种植品种、模式、空间和时间等要素进行多样化处理,以减弱农业风险的相关性,减少和分散农业风险损失,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生产经营多样化是农业生产者从传统农业中承袭下来的,是预防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之一。然而,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专业化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因此通过生产经营多样化规避现代农业风险的应用空间将逐渐缩小。

3.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是在农产品种养前,农产品供求双方通过签订合同,约定农产品质量要求和相应的价格等要素的一种新型农业。订单农业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而兴起的,通过将农产品产销双方的利益有机联结起来,以规避农产品供求双方的价格风险,同时也有效地对接了农产品需求与供给市场,控制了农产品需求方的原料来源风险,规避了农产品生产者盲目生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进而实现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协调稳定发展。从发展趋势看,订单农业将在规范与完善中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并成为以管理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为主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

4.农产品期货。农产品期货是通过交易人之间订立、买卖、履行(或取消)未来交易合同的方式,将农产品按期货形式进行交易,使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固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进而将农产品生产者的价格风险转嫁给期货市场投机者来承担。农产品期货是商品经济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不仅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而且也是农业生产者转移和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和部分国家风险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推进,农产品期货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市场形式,将成为管理农业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并能有效推进订单农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融资型风险管理工具

融资型风险管理工具,又称为财务型风险管理工具,是通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作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以应对风险损失、保障灾后尽快恢复生产与经营的措施。主要包括储蓄、农业保险、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产品风险基金、农业灾害救济和农业风险证券等管理工具。

1.储蓄。储蓄是指人们把积累下来或暂时闲置的资金,以获取一定的利息为条件而将其积存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聚少成多,以备后期某种购买、生产或损失补偿所需。在经济和金融不发达地区,储蓄是普通百姓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和投资手段,尤其是对于农业生产经营者更是如此。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农民储蓄为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农业风险管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储蓄管理农业风险的效率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今后,储蓄将主要用于对不能转嫁的诸如国家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农业风险的管理。

2.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保险人为农业生产者所提供的、通过支付一定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为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者疫病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有意识地将农业风险与损失转移出去的一种财务型风险管理工具。由于内涵的广泛性与发展性,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故农业保险在实践中也有“小农险”与“大农险”之分。“小农险”的承保对象与范围仅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也被称为两业保险;而“大农险”的承保对象与范围则涉及广义农业的各个环节及其主体。目前,农业保险已成为众多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管理农业自然风险的有效工具。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保险在继续管理自然风险的基础上,还将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逐渐开拓管理科技风险、市场风险等类型农业风险的空间,以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稳定器”和“助动器”作用。

3.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产品价格保护是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为稳定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农产品市场干预措施,主要手段通常包括保护价收购、差价补贴或差额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和缓存储备等四种类型。由于农产品价格保护是通过作用于农产品价格或农产品市场而使农民获取更多的销售收入,不是直接给农民提供收入补贴,属于间接收入

补贴措施,而且具有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的双重效应,因此,农产品价格保护可谓是当今各国运用最多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但对于WTO成员国而言,农产品价格保护的应用空间将呈缩小趋势。

4.农产品风险基金。农产品风险基金是政府通过一定方式筹集建立的专项用于调控农产品平稳供给和干预农产品市场价格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副食品风险基金等。农产品风险基金是国家调控和干预农产品市场的基础,通常与农产品价格保护措施相辅相成,用于国家因实施农产品储备调节和保护制度等所产生的亏损,从而成为传统的“二合一”式的政府管理农业市场风险的核心工具。同样,对于WTO成员国来说,农产品风险基金的应用空间也将呈缩减趋势。

5.农业灾害救济。农业灾害救济一般是指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损失时,由政府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或依靠社会力量自发向受灾农业生产者无偿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质等方面的补助和救济,以帮助受灾农户度过难关,恢复农业生产。农业灾害救济作为传统应对农业风险损失的途径之一,为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实现农业再生产、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及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但由于农业灾害救济是在农业风险损失发生后采取的补偿措施,且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以及社会捐助能力的限制,因而损失补偿与救济程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完善,农业灾害救济应对农业自然风险的能力与空间将呈缩减趋势。

6.农业风险证券。农业风险证券是一种把农业风险转换成资本市场上的金融有价证券的金融创新活动。近年来,由于全球农业巨灾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造成的损失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保险和再保险越来越难以支付日益庞大的保险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保险业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努力尝试通过证券化工具和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把农业巨灾风险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将损失分散到全国甚至全球的投机者。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与完善,农业风险证券将在分散和转移由于自然风险和科技风险所引起的农业巨灾风险损失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保障和促进现代农业与农业科技的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每一种农业风险管理工具都有其适用范围和自身优势,而且针对某一具体的农业风险可能会有多种可以选择的管理工具(如图2所示)。因此在农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农业风险主体应依据农业风险类型、风险管理目标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工具或工具组合。

四、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

为了进一步服务于农业风险管理实践需要,提高农业风险管理的效果与效率,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之间的依存互补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控制型风险管理工具的典型特征是通过主动防患于未然,以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具有减弱甚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功能(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或降低风险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的作用效果(如多样化生产、订单农业等),但对最终造成的农业损失却无能为力;融资型风险管理工具的典型特征是侧重于损失发生后的经济补偿,但其自身不具有减弱或消除风险因素的直接功能,而是通过某种机制分散和转移风险及其损失。然而由于融资型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有效管理无法采用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管理的风险(如人们还不能识别或预测的风险)或采用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在经济上不合理的风险(如高频率、低损失的风险),因此它在稳定农民收入和减少收入波动等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在农业风险管理中,控制型风险管理工具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措施,而融资型风险管理工具则是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两类风险管理工具分别以不同的管理技术优势,肩负着对不同类型农业风险的管理,共同为农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显示出较强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又由风险管理工具的技术特性决定,融资型风险管理工具不仅能在控制型风险管理工具的基础之上为农业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属于更高层次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而且还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与风险管理的需要。

五、结论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风险彰显出了动态发展性。从发展的眼光看,深化风险来源研究,以损失近因作为标准对农业风险进行归类,更有利于农业风险主体依据农业风险类型及其管理目标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在农业风险管理实践中,由农业风险的多样性和关联性决定,农业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不能仅仅依据风险损失表象,而应当在对风险损失来源进行深入剖析与判断的基础上,挖掘出引致损失的近因或近因组合,然后再依据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及优越性,选择出适宜的风险管理工具或工具组合。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管理工具的功能优势,获得更好的防灾减损效果,实现农业风险管理目标,提高农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穆月英,陈家骥,1994,两类风险两种对策――兼析农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界限[J],农业经济问题(8):33-36

孙良媛,2000,转型期我国农业风险与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峭,徐磊,2007,中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一个框架性设计[J],农业展望(7):3-5

上一篇:公立医院“自下而上”的声誉评价实证研究 下一篇:组织场域\制度约束与银行业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