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的几个要素构成关系分析

时间:2022-07-07 07:31:11

广播电视新闻的几个要素构成关系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构成元素、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采访同期声的构成关系、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现场环境声的构成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新闻;要素;构成关系;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编辑、记者理清创作思路、建立作品架构、进行内容表述的过程,是整理、加工、提炼新闻素材,综合广播电视新闻其他表现要素,进行新闻创作的过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主要是指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具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作为一种非独立的文字语言,它必须与广播声音及电视声画语言有机配合、相互补充,在广播电视新闻各要素的总体构成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考虑写作所具有的广播电视特点,重点是处理好文字稿与声音,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尤其是与画面的关系,又要考虑新闻文体自身的风格和特点,遵照规律,精心构思组织创作。由于广播文字稿与解说词之外的声音的关系同电视新闻写作中解说词同采访同期声以及现场环境声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在以下的内容中,为讲解上的方便,我们将以电视新闻写作中各要素的关系为主来展开相关论述。与传统媒体不同,电视具有声画双通道传播的特点,通过声音与画面所包含的多种表现元素进行信息传播,解说词、文字稿只是多种表现元素之一。了解电视写作的特点,必须首先了解电视声画构成,认识文字稿在整体构成中的位置和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构成元素

电视新闻画面元素主要包括:图像、图表、字幕等。图像是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特技合成画面或动画等。图像元素是电视画面重要、具体特征的元素,把形象、可视的信息直接传递给观众。其中,特技画面、动画画面扩展了图像的表现范围,使画面更加直观、醒目、美观,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图表、图形则能够使一些抽象的时空概念、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具体,使观众易于接受。字幕有助于提高新闻时效、强调重要内容、完善信息传达。电视传播的发展也越来越将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了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增强了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声音元素主要包括:采访同期声、现场环境声、解说旁白声和音乐效果声等。采访同期声是在新闻拍摄时同步收取采录的采访对象的采访谈话。采访同期声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而富于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还能够展示采访对象的性格、思想和感情。现场环境声对于烘托现场气氛、增强临场性和新闻真实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解说旁白声在表现抽象、思辨、概念化的内容时,具有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作用。音乐、音响效果声主要是指后期制作时所配上的声音,有利于表达某种情绪、营造某种氛围,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表现力。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

文字稿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成为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是新闻文字稿通常的和主要的形式。我们研究的是以解说旁白形式出现的文字稿与画面的关系,是属于声画关系的一种。

文字稿与新闻画面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不同的报道形式的主从关系不同,声画各有侧重,但在大部分新闻节目中,声音即文字稿解说占主导地位。只有在一些现场性较强的新闻、欣赏性新闻以及强调过程和细节展示的新闻报道中画面占据主导地位,解说词仅起解释、说明、补充等作用。电视新闻中文字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有两种:声画统一和声画并行。

1.声画统一。解说词与画面协调统一,二者内容基本吻合、同步推进,相互补充、配合,实现完整的视听信息的传播。声画统一是声画关系中常见的,也是最适合于电视新闻表现的一种声画关系。在这种声画构成方式中,解说词可以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1)介绍新闻要素,补充背景材料。具象的画面很难明确、完整地表现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过程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内容,而这是文字稿的优势。

(2)阐释抽象理念,增加内容厚度。画面本身不能对作品的内涵、新闻的主题、深邃的思辨进行充分的阐释和表达。解说词则善于表现画面形象内部所蕴涵的思想、哲理、知识这些抽象的理性观念. 对于深化作品主题、增加内容厚度有较大作用。

(3)表现非现实时空。画面不能再现过去记录,运用解说词则可以轻易地追述过去、预测未来的情形,表现时空比较自由、不受限制。

声画统一由于文字稿与新闻画面的同步性而易于为观众所理解、接受。但同时地要注意在内容上一目了然、画面剪接频率较高的段落中,若解说词与画面内容完全同步、吻合,类似于“看图说话”式的图解新闻内容,就会显得幼稚。因此,除了运用声画统一这种声画构成关系外,电视新闻中较为常用的声画关系还有声画并行。

2.声画并行。解说词不是简单重复、说明画面内容. 二者相互独立、不完全相同. 但所表现的内容、主题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从而使解说词与画面构成和谐的整体,使新闻传播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在运用声画并行的构成方法时,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一是解说词与画面的内容尽管不尽相同.但一定有关联,不得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二是声画并行并不等于滥用“万能镜头”、中性画面。

三、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采访同期声的构成关系

解说词完全能转述采访同期声的内容,但转述的内容却不具备采访同期声的实证性、权威感和感彩,所以,解说词不能取代采访同期声在新闻中的地位。在采访段落中,处理解说间与同期声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解说词与同期声相互补充、合理搭配、形成节奏;二是为强调某些关键信息、突出某些重要内容,解说词与同期声可以适当重复。

四、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现场环境声的构成关系

现场环境声有助于烘托现场气氛,增强现场性和新闻真实感,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表现元素。现场环境声与解说同共同承担传播功能,带给观众完整、真实、朴素的视听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现场环境声应该随同画面一起作为背景声自始至终出现在节目中,在出现文字稿解说词时,把环境声压低,而不是全部抹掉,那样就意味着把现场环境声这个表现要素轻易地舍弃,是不合理的。

在现场环境声成为新闻传达的主要信息时,现场环境声的音量可以开大一些,唯独构成一个声音段落,给节目增添丰富的内容和效果。

上一篇: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改革建议 下一篇:创新对外宣传形式 提高城市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