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时间:2022-08-08 07:18:32

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学会倾听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和提高合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使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的增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除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外,还应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听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增加一些听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并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算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学会耐心听同伴讲。当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部分同学会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这样学生一般都能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解答“有两筐苹果共重71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苹果7千克放入乙筐,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时,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求答案,而是用多种思路解答。有的列算式求解,有的列方程求解,在交流中,学生们开拓了思维,养成了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们的意见。使学生积极参与每一次的合作学习,逐渐养成习惯。

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提问。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五、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习惯

现实生活既是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的归宿。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因而要重视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才能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有效地结合,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完圆柱、圆锥体积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物体,如剪刀、斧头铁制的玩具狗。他们是不规则的几何体,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由此针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我们组织了开展测量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的实践活动。具体要求选择一个不规则的物体(如铁制的动物玩具、土豆、石块等)。采取怎样的测量方法,你是怎样想到的?把实践过程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准备明天在班上交流。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准备、讨论探究、实践操作,用多种方法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虽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训练,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作者单位:温岭市石塘镇中心小学 浙江】

上一篇:浅谈网络时代下广播的发展 下一篇:蓝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和法律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