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读的方式与作用

时间:2022-07-07 04:23:01

诗歌教学中读的方式与作用

内容摘要:“读”在诗歌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范读,可以借听读、破字音;花样示错,可以辨真伪、破节奏;示范朗读,可以破平淡、创神奇;比较朗读,可以破苍白、明感情;闭目听读,可以破抽象、现图景。各种朗读的方法在教学环节中可以灵活调配运用。

关键词:诗歌 朗读 感情 图景 效果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大、内涵丰富、含蓄委婉的文体,对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若把“读”巧妙地运用于其中,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就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逐步懂诗、破诗。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运用几种“读”法,取得了以读破诗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范读,借听读、破字音

鉴于多数语文教师乡音较重的实际情况,教学时选择一张好的朗读带,尤其显得重要。听读范读带首先要解决的是字音问题。听读前,要求学生先将课文默读一遍(这一步骤在预习时完成更好),然后听范读,划出读音有异的字,组织大家分辨字音,寻找规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读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字音的印象,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把握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及“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中的“碣”(jié)、“竦峙”(sǒng zhì)在句中的正确读音。

二.花样示错,辨真伪、破节奏

“诗歌”之所以称为“歌”,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当然,诗歌当初就是用来歌唱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来读的。然而,要求现在的学生正确把握诗歌读的节奏也并非易事。我在课堂操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示错法”:或故意错误范读;或找一朗读水平较差的同学朗读;或用小黑板板书示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辨伪存真,达到正确划分节拍的目的。

三.示范朗读,破平淡、创神奇

这里所讲的“神奇”就是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听读中受到感染和启发。磁带范读固然很好,而教师亲身示范更具表率作用。

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搞了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搞了初中青年语文教师选拔赛,新沂市钟吾中学的陈海波老师感情充沛地示范朗读课文,令听者为之动容,学生为之倾倒,学生受其朗读时气势的感染,完全入情入境了。整个一堂课都处在激昂、热烈的气氛之中,进行得十分顺利,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陈海波老师轻而易举地摘取了徐州市初赛一等奖的桂冠,并顺利地被选拔到省里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四.比较朗读,破苍白、明感情

每首诗的感情基调不相同,有的激昂豪壮,有的清新秀丽,有的深沉隽永,有的缠绵绯恻。要掌握诗的感情基调,得先了解诗中蕴意,让学生在读中逐步体会、揣摩范读带中的感情表现及轻重读音处理。采用比较法,更能直观地让学生去掉无感情的苍白的朗读法,从而正确地表情达意。

如教学《观沧海》等充满激情的诗时,为了加强理解,深刻地体会诗中感情,可有针对性地找一位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学生(最好是男生)和一位比较胆小的学生(最好是女生),让他们分别将课文朗读一遍,进行比较。结果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后者声细缺少力度,显得苍白;前者声音宏亮而富表现力,生动地体现了曹操的豪情壮志。请其他同学评判并述理由,适时指出不同诗歌,朗读的感情和声音力度的处置应不同。然后,让学生放开去读,充分感悟、体会感情。这样,这一知识点的讲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闭目听读,破抽象、现图景

通过朗读和讲析,诗的意境也渐渐清晰了。然而很多时候,诗中事物还是一些杂乱的“零件”,欲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整体,就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使诗中文字在脑中以图景的形式再现出来。要达到这个目的,闭目听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讲析完李白《望天门山》后,要求学生闭目凝神再听录音,脑中再现诗中图景,并把它用语言详细地描绘出来。大家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各自描述脑海中出现的图景。课后竟有同学交来了以《望天门山》为题材的水彩画。一首短小的诗,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已演变成了一幅直观而生动的图画。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上面所述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可灵活调配运用。当然,上面所谈还很肤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读”破诗的教学方式还会有新的创意,收到更奇的教学效果。

吴芳,江苏省新沂市第四中学教师。

上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名著阅读与鉴赏 下一篇:反思性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