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格魅力提高理论感染力

时间:2022-07-07 04:02:03

以人格魅力提高理论感染力

早在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在就职演说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今天的大学教师何以站立于讲坛之上不辱使命?我认为,除了专业的学识魅力之外,同等重要的是其人格魅力――独具个性、富有感染的人格风范,因为言传身教的积极丰富的师者个性对于学生的大学生涯,乃至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

一、教师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是一门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课和形势政策课,同时也是一门文化知识课、人文修养课和思维方法训练课,因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也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理论性。思政课讲授的是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是引导学生形成高尚思想品德的学问,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比专业课复杂得多,艰巨得多。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比专业课教师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付出真情实感和毕生心血,努力做传社会主义的“道”,授马克思主义的“业”的时代先锋,进而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追求真善美。

人格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行为举止、气质性格、仪表风度等众多因素的综合。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所以,综合来看,教师人格魅力就是指教师个人成熟的综合素质及个人修养所表现出来的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一种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高校思政课担负着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进行培养塑造的艰巨任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示范性。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个性不一的人,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堪称师表的高尚品德。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品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生动地揭示出教师人格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是道德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堪称师表的道德人格魅力。

作为高校教师,道德行为最基本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方面。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有获取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激励自己为获得知识,传播知识去不懈努力,这是形成高尚师德魅力的基础;要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道德信念,这是形成高尚师德魅力的精神支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以此作为自己道德人格追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思政课教师具有高尚师德魅力的最高表现。

教师要做好塑造当代大学生灵魂的工作,在教学中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用科学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深信不疑和心悦诚服,使高校思政课真正成为解决大学生成长困惑的重要理论武器。可以设想,如果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能有一种科学的崇敬感,就会自觉地去认同和钻研,并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坚实的科学认识之上,那时,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以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技能运用的程度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与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展现自己的学识魅力。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作为高校的思想课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博览古今,贯通中外,成为兼采各方面的“杂家”,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上知天文哲学,下晓地理历史,中通人情世故”。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使思政课教学产生预期的知识魅力。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荣辱观等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教学中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这样更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讲授的科目,还要爱自己的学生,师爱如母爱,但是又比母爱更神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的就是“爱满天下”的宗旨,他曾经说过:“待学生如亲子弟。”崇高的师爱,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有教无类”;另一方面表现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心理上乐于趋近的个人喜好,而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是思政课教师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具体化体现。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带着激情上课,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学习热情,教师带着激情讲解理论,用通俗的话语和丰富的实践例子解释理论,再平凡的课堂也能产生不平凡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过程,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要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运用学生特有的语言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熟悉感、理解感、信任感、和睦感、默契感。

人格魅力产生综合的“吸引人的力量”。教师首先要以独特的个性吸引学生,以丰富的魅力感染学生,以美好的人格影响学生。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灌输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运用人格魅力,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强化教学效果,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作者系湖北文理学院教授)

上一篇:创新对话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下一篇:六安市城区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