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魅力

时间:2022-09-12 04:03:51

浅谈如何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魅力

【摘 要】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为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和反思;不断地追求美、实践美、创造美;不断地完善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成为拥有魅力的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甚至有些方面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人格 人格魅力 师魅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85-02

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品质、意志、个性、气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人格得到他人的称赞,于是就产生了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教师本人在长期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其思想、道德、举止、气质、风度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便具备了将学生精力聚拢于课堂的亲和力;便具备了崇高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的号召力;也便具备了以灵魂唤醒灵魂的感染力。

如何塑造教师完美的人格魅力?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怎样与学生融为一体,爱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

一、用爱构建教育的生命线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和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心理,以爱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仁爱产生仁爱”的效果。如何在教育实际中营造师爱的氛围呢?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本位论,蹲下身子去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心理去思考学生的思维,明确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对学生的给予;其次,要注重营造“大家”,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存在,使学生明白团结互助,每个人都有长于别人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同时也认识了别人。再次,教师要细心、耐心地帮助每一位学生,从细小处入手,发现学生的优点、缺点,给予表扬或帮助改正。注重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师信道,从而真正赢得教育。

二、成为快乐的教师

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教师的快乐与幸福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不快乐,他的学生往往不会有好日子过。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人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整个生命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伟大的奥秘在于,作为充满活力的人度过一生”。真正有力量的人,“什么也夺不走他的理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应该是“现实将排除掉你们的理想”,而应该是“坚持你们的理想,生活不能够夺去你们的理想。”

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这就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期待。于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有教养的民族”,显示为人的“活力”:神采奕奕、生机盎然;热情、冲动、才情、抒情、机灵、智慧、敏感、勇气、探索、拓展、开阔。

学生们最想要的是快乐的教师。是啊,教书是工作,又是生活。要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成长,教师必先是一个能播种快乐的人。

作为教师是否快乐,不但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质量。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们由活力四射、充满激情的青年变得成熟稳健、豁达睿智的同时,也日渐衰老。每日面对的是一群单纯可爱又顽皮懵懂的学生,一摞又一摞永远改不完的作业,成绩、评价、琐碎的教学事务、人际摩擦……使我们的身心越来越疲惫,如同一个负重进行长途跋涉的人,快乐似乎是遥远天边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常听有些老师感叹:“累死了,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啊!”教师一生的多半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我们总不能硬着头皮撑到退休再好好生活吧?没有良好的心态,即使熬到退休也未必能快乐的生活。快乐不是别人能给的,即使别人能给那也会很短暂。只有自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由心自然萌生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成为学识魅力的教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必须是“U”形的,那就是: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和知识;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在现代学校教学中,教学过程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诸多难于预料的因素使得教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即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模式。面对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如何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呢?别无选择,只能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境中做恰当的行为。

四、成为学生心中最优雅的教师

在人的素质中,一个极重要的元素就是气质,有怎样的气质就有怎样的个性、风格、气度。气质是人的内心和人格修养,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最能看出他的气质。有的人,虽然身份普通,但心地坦荡,行事磊落,举止从容,给人气质不凡的印象;有的人,虽然位高名重,但言行猥琐,心地龌龊,总显得没气质,缺修养。教师,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的工作,更应看重气质。

教师和同学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环境。教师气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渗透。也许你不能确切地说,学生的读、写、说、算,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多少教师影响的痕迹,但教师的气质就像物理学上的“场”,学生会处在“场”的作用下,这个“场”让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若即若离、若隐若现,这个“场”的巨大吸引力,时时约束着有离心倾向、有叛逆意识的学生,不断矫正他的思想轨迹,不断调整他的思维轨道。

教师的气质对学生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老师今天会教我们什么呢?他会提问我一个什么问题呢?他会怎样赏析这首诗、这篇文章呢?他对这道题有什么新的解法呢?他还会给我们讲个什么新的故事呢?他会带给我们什么新的惊喜呢?正是这种期待,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亲切感。

总之,无论是人格修炼、教学修炼、气质修炼等,坚持不懈,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魅力修炼贵在坚持――反思――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成平.魅力教师的修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

上一篇:食检专业“142”文化体系建设分析 下一篇:数学模型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