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较才有辨别

时间:2022-07-07 02:52:23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语文教学在完成“授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一、文学常识中有很多需要比较来掌握的知识

1.作品作者的比较

语文课本有四册,共计一百六十篇课文,涉及一百六十多个作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古今中外著名的作者大约有一百位左右,其中又有相近或相关联的容易混淆的作家,这类作家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试或练习中容易出错。

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散文作品和作者很容易混淆,也须细心比较出其中的异同。①诸子生活的时代不同: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孟子、庄子、荀子则是战国人;②诸子的称谓不同:孔子、孟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庄子、荀子则是思想家;③学派不同:孔子、孟子、荀子属儒家学派,而庄子是道家学派;④作品的作者不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所记,《孟子》是孟子本人及门徒所著,《庄子》是庄子本人和他的门人以及后来学者的著作,《荀子》是荀子本人所著。

2.文化知识的比较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积淀着丰富的古文化知识,很多东西需要学生了解或掌握的。同样,其中不乏有一些容易混同的知识,如:古代兄弟从大到小的排行依次为伯、仲、叔、季,而一年四季,每季三个月,古人分别每季三个月为孟、仲、季。还有许多这类知识,在此我也不再一一列举。

二、词语的音形义需要在比较中掌握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这类词语基本上每次都要考到,而真正能完全把握的同学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原因是这类词较多,而且很容易混淆,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先归类,后比较的方法来辨别掌握。

1.同义同或近义词的比较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从感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战役”与“战斗”,三者的范围由大到小;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来辨别,如“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可以从词语搭配进行辨别,如“发挥”与“发扬”。

2.同音字的比较

大量同音词的存在有它积极的一面,它使得汉语的表达多了同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好,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涵义丰富。同志的《蝶恋花游仙》的首句“我失骄杨君失柳”,就是用同音双关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柳直荀二位烈士的无限追忆怀念之情。

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也给汉语的应用带来了很多障碍,许多人在汉字的书写上出现众多的别字。例如将“唉声叹气”写成“哀声叹气”等,这自然与书写者对词语语义的理解不明有关。

3.形似字的比较

形似字是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有的形似字笔画数目不同,如“乌”和“鸟”;有的是个别笔形不同,如“戌”“戎”和“戍”;有的则是构字部件有差异,如“蓝”和“篮”;有的形似字差别很小,如“巳”“已”和“己”等,只是笔画的高低、长短有区别。

学生们在读或写时常常把一个字读错或写错,往往是由于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悼(dào)念”读成“掉(diào)念”,把“棘(jí)手”读成“辣(1à)手”等,就是由于形体相近。

对于成语中一些字的意思如果了解不透彻,使用时也会出错,比如把形容旺盛的“如火如荼(tú,原意是茅草上的白花)”误读或误写为“如火如茶”等等。

三、内容相近体裁相同的课文的比较

高中语文的课文有一些文体相同内容也相近,学生们学习起来也很容易弄错。

四、修辞方法的比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大约有十二种,其中有几种学生经常弄错。

借喻和借代,二者有相近的地方,但通过仔细比较就可发现它们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①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②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举个实例来吧,“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国际歌》),这句是借喻,用“毒蛇猛兽”来比喻不劳而获奴隶主们,相似性是狠毒、凶残,本句改为明喻是“最可恨那些像毒蛇猛兽一样的奴隶主,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多收了二三五斗》)是借代,“袁世凯”代银元,二者的关系是银元上面有袁世凯的图像,本句就不能变成明喻。

还有对偶与对比、设问与反问等也混淆弄错,在学习过程中也须小心。

当然,语文还有文章结构的比较,表现手法的比较等多方面的比较教学活动,我仅是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一些感受,选择其中一二略微谈谈自己的见解,其他诸多内容有待今后与各位同仁去探究。

上一篇:妙用古典诗词 彰显教育功能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