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24 10:00:0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是有区别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思维由它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那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思维的特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感性认识教学,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展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一些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比较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角”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教学做了准备。从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操作、小结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换角度思考,发展思维的求异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而思维的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如教学“9个26相加是多少?”很多同学拿到这样的题目,毫不犹豫地用了9个26直接相加再算出结果,麻烦又容易出错。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转换角度去思考,从加与乘的关系去考虑,问题就马上变简单了,就是“9×26”。这样的训练,既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又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的训练。再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有时要从问题入手,向前推导出解题的思路;有时又要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总而言之,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精心设计练习,训思维的广阔性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8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8张椅子,他家也有8张椅子,一共有16张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带动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引导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让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和下底一样长,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匣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总之,问题如何提出,对教学影响极大,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特别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经过动脑、动口、动手实践与思维获得的知识才是深刻的、牢固的。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只要我们能认真渗透教材,结合各种思维特性,有效地进行设计和教学,相信定能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让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有比较才有辨别 下一篇:七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